走进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文化广场西侧是修葺一新的普法长廊,驻足其中,28个法制宣传栏内一个个生动的法制案例,解析着婚姻法、物权法、继承法、老年人保护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这里是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也是牛街街道基层普法宣传的核心阵地。处处可见的法治宣传元素,每月有法律公益服务律师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寒暑假孩子们在平安小剧场排练安全即兴短剧,法治宣传在这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七五”普法以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坚持以“普法提素质、法治促和谐”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市、区“七五”普法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在群众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并举,为群众办实事,打造牛街普法特色品牌。
延伸触角 组建法治宣传轻骑兵
7月11日上午,牛街街道司法所来到登莱小学开展“暑期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还将70个书包及文具送到他们手中。“法治校长”李小波律师,以“青春飞杨,法律护航”为题,结合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涉法小事逐一展开讲解,教育学生们要强化法纪意识,做一名学法、尊法、守法的好学生。本活动仅仅是“法治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牛街司法所一直以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不仅在宣师二附小、回民小学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还不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维权岗”、“青春船长”、“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为延伸法治宣传的触角,街道组成了普法和依法治街领导小组,街道全体处级领导、各科室和各社区主要负责人参与其中,严格落实“七五”普法分工责任制,明确工作制度和职责,将"七五"普法纳入整体工作规划之中。
在牛街,有一支120人的专职、规范、便民基层法制宣传小分队活跃在各社区,他们用小品、快板、诗歌朗诵等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现场说法”,在楼门院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矛盾,他们是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人民的调解员、舆情报送的信息员。
开拓思路 推动法治学习信息化
“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马上报警!”遇到电信诈骗的居民在利益受损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向警方求助……这一幕就发生在牛街司法所拍摄的法治微电影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街道有的放矢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活动。近来更从法治课堂、法治进学校和以案释法等宣传方式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制作了“防电信诈骗”、“我与宪法”、“青少年法治教育”等五部微电影。微电影可以在覆盖率高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广泛传播,大大拓宽了微电影的宣传、发散渠道.微电影的演职人员全部由牛街地区的学生、居民担任,场景现实性、客观性强,更贴近生活,大家愿意看、看得懂,从而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同时,牛街还自编“以案释法”案例100个,在《今日牛街》报纸开设普法专栏,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答题、线上问卷调查、以案释法等宣传活动,精准推送法律知识,及时开展法律服务,成为居民学习法律、寻求帮助不可缺少的掌上助手。
立足民生 普法与依法治理并举
随着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政府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和监管工作中,更加注重依法依规正确履职、严格执法。因为长期的历史原因,教子胡同商铺较多,有不少商户存在“开墙打洞”的行为,安全、交通问题让住在附近的居民非常苦闷。2016年起,街道联合城管、工商等职责部门联合开展教子胡同“开墙打洞”整治工作,从动工几个月前,执法人员挨家挨户地宣讲法律政策、做动员工作,到依法依规拆除牌匾、封堵擅开的门窗,工作有续开展,得到了商户业主和租户的理解与配合,更得到了驻地居民的支持,从而营造出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普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依法治理。"七五"普法以来,街道积极探索普法与相关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把普法与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结合起来,与“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结合起来,与法治家庭创建结合起来。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放宣传,人们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环保意识;燃气安全宣传中,居民不但拿到了安全知识读本,更得到安全专家的入户安全指导;“6.26”禁毒日送法进校园,青少年认识毒品的危害;“3.15”期间广大企业商户响应“树立牛街清真品牌、营造无忧消费环境”主题倡议,暑假青少年参与食品检测体验,让居民提升了对辖区清真食品的安全信心。
据悉,通过“七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再深化,各族群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利靠法”……这些普法用语如今不仅已成为牛街人的口头禅;更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未来,牛街街道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目标,在巩固传统宣传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夯实法治宣传效果,不断开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