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药品监管水平,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按照“1234”工作法稳步推进药品监管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一个中心”强化日常监管。紧紧围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这一中心目标,对全年药品流通监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化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监管。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开展不同频次的检查,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网格化、日常巡查痕迹化、监督回访常态化,实现监管主体全覆盖,质量安全风险可控。2019年1至9月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000余家次。
“两级联动”推进专项整治。建立“业务科--基层所”两级监管模式,采用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整合执法力量,形成两级联动,检查药品批发、零售企业317家次。从检查情况看,抽查到的药店管理比较规范,药品库存与购销情况相符。对1家药店存在存储不规范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以疫苗、中药饮片、执业药师挂证、医保药店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渠道,严肃整治和查处药品流通环节的突出问题和违法行为,防止假劣药品流入合法渠道。2019年以来共开展专项行动10次,查处药械违法案件51起,罚没款822余万元。
“三方培训”开展宣传活动。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使监管人员“内修素质,外练技能”。召开全区药械经营企业宣贯培训会,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引导企业守法自律。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宣传周、“药品安全用药月”等契机,深入社区开展现场咨询、真假药鉴别、药品安全讲座等,广泛深入地宣传药品法律法规和科普常识。截至9月底,共开展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四项举措”助推产业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许可时限从22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完成药械经营企业行政许可309件。开展连锁便利店试点为市民提供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目前,取得经营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资质的试点便利店2家。认真贯彻“两票制”、“4+7”改革的实施,配合做好市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完善退出机制,公告注销药品零售企业2家、三类器械经营企业2家、二类器械经营企业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