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
“你好,我们是XX中级人民法院,
我们查到您涉嫌洗钱,请......”
“我是房东,这是我的新账号,
请将房租转到此账号”
“恭喜您获奖啦,
只需缴3000元手续费,就能领30万奖金
……
花样百出的骗局,您遇到过吗
仿冒身份、购物欺诈
险情虚构、钓鱼网站……
全国每年因电信网络诈骗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很多人身安全
那我们怎样才能保证“不着道”?
别着急,大妈将开启
“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宣传月
分享知识、解读案例、分析骗局
为您擦亮慧眼、帮您守好钱包
今天,大妈就为您解读
诈骗中的常见套路——仿冒身份欺诈
咱们一起学起来
一直以来,身份冒充类诈骗案件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占据较大比例
不法分子为迷惑受害者从而提高“业绩”
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将每个伪装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可谓是“演什么像什么”
其中,公检法、消防部门
警察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
电商平台等客服、熟人、朋友等身份
都是骗子常用伪装
骗局解读
1、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以此获取事主的初步信任,对事主进行“洗脑”。
2、诈骗分子以严厉语气,震慑、控制事主的意志,使事主因急于证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损失,而答应配合其所谓的“调查”。
3、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诈骗分子向事主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激发事主的恐慌心理。
4、诈骗分子向事主提出证明其“清白”的唯一方法:配合公安机关资金调查,将钱款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清查账户”。
防骗攻略
1、公安机关绝不会以电话、QQ或微信等方式侦办案件,更不会让群众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点击陌生网站前要认真辨别网页链接,不要下载陌生软件,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
2、公检法办案没有“安全账户”,不会要求当事人以转账方式查验资产合法性,更不会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索要钱财。
3、公检法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
4、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收到恐吓威胁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冷静、沉着,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
行骗者除了会利用群众
“敬畏权威”“着急自证清白”等心理诈骗
还常冒充领导、熟人、公务人员等行骗
具体套路如何
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常见套路
1、冒充领导:
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秘书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2、冒充亲友:
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讯群,了解老总以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指令。
4、伪造身份:
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冒充医保、社保:
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6、谎称可领助学金、补助金:
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7、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
骗局花样百出
但防范原则却很简单
面对拿不准的、搞不明白的
您只需要牢记这“八个凡是都别信”
就能让您远离骗局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凡是叫您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您先交钱的
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凡是让您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电信诈骗套路越来越多
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
时时刻刻提防骗子的新招
如果发现可疑情况
及时拨打110报警!
下一次,大妈还会继续分析
最近比较流行的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常生活消费篇)
告诉大家,购物有风险,买买买需谨慎
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