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西城法院召开全国、北京市代表委员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

本站发表时间:[2020-08-28] 来源:北京西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8月26日下午,西城法院召开全国、北京市代表委员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来自北京市律师协会、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从事法律专业的12位代表委员参加会议。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双玉,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玉民,北京高院办公室副主任盛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座谈会由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琦主持。

  代表委员参观了“司改之光”司法改革工作主题展览,视察了电子卷宗同步生成中心、集约送达中心和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站。通过听取讲解和提问交流,代表委员认为,西城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探索落实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书记员集中管理、集约化送达、设立案件评查委员会等多项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着"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理念,将事务性工作剥离,使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审判主业,对提高办案质量和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司法改革进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西城法院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有重点有步骤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工作效果和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代表委员充分肯定西城法院各项工作并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 高子程

  建议法院尝试引入律师、学者参与诉前调解,加强与仲裁机构的衔接,缓解审判压力,提升员额法官专业能力素养,适当引入外部监督力量,保证案件审判质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全国人大代表 阎建国

  建议法院加大对员额法官审判权的监督力度,着力提升法官办案质量,案件评查制度值得深挖和推广,开展类案研究,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关注法官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荣誉感。

  全国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 刘红宇

  建议法院继续做好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真正实现便民利民,充分发挥审委会、法官会议的作用,通过案件评查机制促进法官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

  市人大代表 李明霞

  建议法院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配置,二是流程管理,通过集约化的手段,大力提升工作效率,将调研成果制度化规范化,并及时向社会发布。

  市人大代表 黄勇

  建议法院时刻关注疫情影响下,社会集中凸显的矛盾纠纷,提前研判应对措施,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司法保障,引入党派和高校的资源,共学共建,为培养青年法律人才提供帮助。

  市人大代表 秦红岭

  建议法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线上开庭和线下开庭严格区分,确保程序的合法、严谨、公平,希望利用本辖区历史风貌区的优势,在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上进行有益探索,促进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

  市人大代表 王玉梅

  建议法院要重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权益,加大便民利民措施的宣传力度,让诉讼参与人知晓和使用。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事务性工作仍代表法院,应加强对工作流程和人员的监管和指导。

  市人大代表 王冬梅

  法院在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候,要考虑到一般老百姓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提升技术化手段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建议在裁判文书中尽量引用律师代理意见,加强裁判文书对当事人和律师的指引作用和社会各界对于案件审判的监督。

  市人大代表 毕文胜

  建议法院进一步推进法律共同体建设,建立培训和沟通机制,打造金融和行政案件等具有西城法院特色的类案审理标杆,充分考虑各类诉讼参与人的能力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诉讼服务。

  市人大代表 朱建岳

  建议法院关注北京市人大地方性立法工作,加强法官对地方性法规的了解和学习,在审判工作中适当引用地方性法律法规。

  市人大代表 吴晓蕾

  建议法院继续拓展对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在制度上和技术层面上,惠及诉讼当事人和代理人,加大与国有企业在一些类案上的深度交流,共同开展普法工作。

  市政协委员 马慧娟

  建议法院关注对集约送达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外包服务的制度约束、流程管控,特别是从业人员的监管,保证司法送达工作的合法高效。

  刘双玉院长感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对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完善工作规划,改进工作举措,推动全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刘玉民副院长汇报了西城法院基本情况。盛蔚副主任汇报了全市法院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代表委员表示衷心感谢。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