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下午,西城区法院与区工商联举行《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开通诉源治理“法院直通车”企业通道,向社会公布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西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程昌宏认为,区法院系列举措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大举措,是巩固优化西城区营商环境品质、推动区域经济复工复产达产的创新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双玉,西城区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郭君瑛出席活动。活动由西城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玉民主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到场采访报道。
刘玉民与郭君瑛签订了《西城区法院 西城区工商联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区法院在审理、执行涉及民营企业案件中,坚持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原则,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吸纳符合条件的区工商联所属商会调解组织、调解员加入法院调解队伍,设立区工商联驻法院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共同推进区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双方还将建立企业普法需求沟通反馈机制,对辖区企业定制开展诉讼咨询、线上调解、普法宣传、意见建议收集服务,在区工商联支持下多维度满足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双方共同开展辖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老字号保护调研,及时掌握民营企业相关工作现状及困难问题,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安心创业。
程昌宏、刘双玉与郭君瑛共同启动诉源治理“法院直通车”企业通道,这是继“居民通道”和“社区通道”后,西城法院依托西城区社会综合服务平台推出的又一个“快捷通道”。目前,西城区共有1114家企业入驻,“企业通道”开通后,这些企业可以一站直连法院,在线享受诉讼咨询、多元解纷、普法宣传等3大类8项司法服务。
西城法院民三庭庭长赵莹公布了十大典型案例。这十个案例涉及到股东权利保护、保障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助力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脱离困境、涉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善意执行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西城区德胜商会会长张继宁认为,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有限。“企业通道”能够有效破解企业面临的维权困境。北京兰格电子商务总裁刘陶然表示,希望“企业通道”能起到答疑解惑、定纷止争的作用,遇到矛盾纠纷时,搭载“法院直通车”能少犯错误、规避风险。
刘双玉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城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将以此次协议签订为契机,充分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作用,加强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高诉讼服务水平,推动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为首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程昌宏指出,区法院全面参与企业产权保护社会体系建设、开通“诉源治理直通车”企业通道、公布十大案例,是一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法院的担当和作为,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恢复企业市场活力,让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创新措施。希望继续紧紧围绕区域中心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有效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区域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努力为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