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岁末年尾,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能否顺利领取薪水回家过节,备受各方关注。日前,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要了这么久,我们都以为这十几万块钱的工资是要不回来了,没想到你们还真的帮我们追回来了!” 近日,西城法院经过不懈努力,帮助18名外来务工人员追回拖欠工资15.5万余元,依法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个“讨”字,几多酸苦
2020年临近春节,在京务工的湖北籍小张却迟迟未能拿到已拖欠数月的工资,无奈只能匆忙踏上归乡的火车,本想节后回京维权却被突发的疫情隔离,何时能拿回工资仍是个未知数……
小张等18名外来务工人员此前在北京某资产管理公司(下称“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后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处于停业状态,并拖欠小张等人劳务报酬。后经西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西城法院审查调解协议并依法作出裁定,资产管理公司应一次性支付拖欠小张等18名申请人的工资共15.5万余元。这18名农民工中,有一些是带病工作,还有的是妻子跟随丈夫一起来京打工,家庭条件都比较困难。然而过了约定的履行期限后,资产管理公司却迟迟未能兑现承诺。
人去楼空,案件陷入瓶颈
执行重任落在了西城法院。2020年1月至2月期间,小张等18名务工人员陆续向西城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案件系群体性讨薪案件,西城法院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讨薪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执行。执行法官们认真梳理涉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案件,第一时间向被执行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却因无人接收被退回。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对被执行公司的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发现公司在银行开的户头不少但并无存款,也未发现其名下有房产、车辆等财产。执行法官们又辗转到被执行公司住所地进行查找,发现该公司早已搬迁,联系多个申请执行人均不知道搬迁地址,只知道被执行公司实际负责人杨某的电话。但杨某以各种理由拖延搪塞,始终拒绝支付拖欠的工资,后来为了躲避债务直接玩起了“失踪”,一时音信全无。执行法官们一边对该公司实际负责人杨某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该公司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边对农民工们进行疏导、安抚,引导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一时间,案件的执行进入了瓶颈。
没什么捷径,办案就要用心
“几千块钱对于富足的人不算什么,但对于农民工兄弟而言,却是看病的钱、过年的钱。就算追到天边,也要把欠薪讨回来!”负责其中三个案件的黄建平法官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被执行公司实际负责人杨某出入信息线索,执行法官们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依法传唤了杨某,责令其立即履行义务,并严肃告知其拒不履行债务将面临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迫于强大的执行威慑力,杨某最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将拖欠工资共计15.5万余元汇至法院账户。
结语
维护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西城法院历来重视民生关切,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对涉劳资纠纷案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最大程度保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司法的温暖,也为“六稳”“六保”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