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让法治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她是绽放边疆的巾帼之花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法治西城微信公众号 作者:

  曾国藩有言

  “天下事

  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

  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在抗疫一线

  是白衣天使紧张忙碌的身影

  在大后方,西城的女律师们

  不甘落后,躬身入局,敢于担当

  张砾心就是其中一员

  今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张砾心是北京市中盈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合伙人律师。多次荣获北京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律师光荣称号。作为司法部2019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援疆律师,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法律援助服务。

  千里法援 群众称赞

  2019年7月,张砾心踏上了援疆征程。援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一直以来其他行业也都有人陆续前往,但身为一名律师,援疆意义更不一般。除了和其他援疆人员一样,需要克服与家人分离问题,克服水土不服、身体不适问题,还要放弃援疆期间乃至前后关联时间的案源。

  张砾心到察县的第二天就接待了一对母女,妈妈哭诉,2015年7月8日,她与丈夫因双方夫妻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协议书里约定的两套房屋拆迁,女方分得120多万补偿款,男方一直要求分割,掌握情况后,她就当场做二人的思想工作,因为互相不信任,不好调解,场面一度陷入僵局。综合考虑,张砾心梳理了一份分钱方案,草拟了一份调解协议。让她们带回家再考虑一下,想好了再来找她。一周之后,她们果然来了,签订了调解协议。

  寒冷的冬天,她帮助七旬打工老人讨要工钱。多方奔走,她为察县贫困学生募集捐款。在援疆的日子里,张砾心克服种种生活困难,守初心,担使命,赢得了服务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受援人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墙面。张砾心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欣慰。”

  2019年7月至今,张砾心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00余人次,帮助包括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援疆期间的张砾心参加了新疆司法厅和伊犁州法律援助案件评查活动,针对评查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编写了《新疆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这个规范对于指导和规范全疆地区法律援助案件都有很大意义。

  张砾心来察县第一个月,察县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就成功举办。培训班上,张砾心给培训员讲解了婚姻家庭相关法律问题,在长达2小时的时间里,有法理分析,更有精彩的案例解析,她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所长全部倒在察县。地处边远的小小的培训课堂,在张砾心的讲解下,宛如在最高法的新闻发布会,一会儿探求到了立法缘由,一会儿索引到了历年判例,一会儿又把画面拉到了田间地头的实践案例。通过这次培训,各行业、各乡镇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增长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拓宽了调解工作思路。

  张砾心在新疆工作期间,发现这里的律师人才非常短缺,她希望自己带来的是北京律师的先进经验,希望能带动本地法律服务发展。恰逢法律科技正在为律师业务创新赋能,并改变了传统律师服务业态,为律师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张砾心主动联系了成功开发人工智能软件Alpha的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对察县律师及法律工作者进行远程培训,向新疆法律工作者展示了北京律师工作的日常,并介绍了一套集律所管理、法律大数据和专业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办案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提高法务人员专业判断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这次培训使察县法律工作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

  此外,张砾心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12万字的《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当地司法局同事说,“张砾心律师视援助群众为亲人,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工作期间,张砾心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认真履职,把北京律师的良好形象和专业知识传播到新疆,被评为伊犁州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和察县第十次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张砾心说,“通过一年法援,我才亲身感受到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的温暖和关怀。明白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一项真正的法律援助爱心活动,我们这些志愿律师来到老少边穷地区无律师县或者律师人才短缺的县提供律师志愿活动,既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工程,也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保障工程。既是向边远地区传递党和国家法治温暖的民心工程,又是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平安工程,同时也是律师回馈社会最高的利益表达平台。”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