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民警的抒怀
作者:西城分局退休老干部 毕华明
站在新年新起点上,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光辉节日。
这是继国家层面设立的“八一”建军节、记者节、教师节、医师节、农民丰收节之后,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几代人民公安的忠诚与奋斗,几代人民公安的希翼与愿景!
虽然,我们已经脱下了长年累月一身征尘的戎装,但和战斗在一线的全国二百万人民警察一样,倍感欢欣鼓舞,倍感荣誉至高无尚!
从警一生,无尚荣光。
我们是共和国的第一代人,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诗样年华,至今这首歌仍在传唱。
遥想当年,我们一样英姿勃发,豪情满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岁月长河,我们历尽千帆,不坠青云。火热的斗争,沸腾的生活,让我们演绎了精彩人生!
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流淌的时光,展开了本身就是一幅史诗般的壮丽画卷。几十年的从警生涯,我们与改革同行。改革,赋予我们庄严责任与崇高使命,给予我们历史机遇和人生挑战,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
曾记否,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从洁白的警服到象征着和平与青春的橄榄绿,从橄榄绿到象征着安宁与深邃的藏蓝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掀起的“下海“经商巨浪,对公安队伍冲击最大,且持久。那时,几乎天天都有调走转出甚至辞职的。然而,更多的战友,面对浪潮冲击,手挽手,继续前行!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只有你的传说。
几十年来,穿在我们身上的警服,颜色变了又变,但初心如磐,变色不变心。始终保持着人民警察的忠诚本色。“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求真理超越生死的气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何况沐浴党的阳光,有着坚不可摧精神脊梁的人民警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一代代公安民警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诠释初心,在国与家的守护中担当使命,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彰显忠诚,浩然之气充盈于天地之间。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
奋斗的人生最幸福,奋斗的姿态最美丽。人民警察队伍,能征善战,英雄辈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国际体育盛会到各种国际峰会,从重大国庆到每年”两会“安保,从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到社会安定,让我们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当年的“三个单元一捌弯”到已经习以为常的“全体停休“,经历了一次次考验。家国情怀千钧重,责任与使命同行。我们舍小家,为国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队伍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们,永不放弃,鼓舞我们,奋发向上。
忆往昔,韶华无悔慰苍天,峥嵘岁月,谁与争锋?
人民公安与共和国同龄,七十年来,人民警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警察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恩格斯指出:“警察是和国家一样古老的。”早在古希腊时期,警察的英文police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警察一词最早始于宋代。而世界近代警察的出现,则是以1829年英国伦敦大都市警察机构建立为标志。一百九十年来,国际警务改革一波接一波,不断塑造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警察。
与此同时,中国的警务改革,与时俱进。1986年1月10日, 广州市公安局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开启了为群众救危解难的新篇章。1996年,公安部全面推广福建“漳州110”经验。“有困难,找警察!”成为人们面临危困时的第一选择。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110已经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被誉为“人民的保护神”。
由此可见,在每年1月10日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意义非同反响。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此生。为谁去从警,为谁守平安,无悔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答。
回首过去,我们留下了一路艰辛和奋进的足印;脚踏实地,我们有坚定的步伐和笃定的信念;展望未来,我们向往着宏伟而清晰的远方。
拥有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的人,永远年轻。走出半生,谈笑凯歌还,归来仍是少年。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我们将永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
缘分,不是所有人都能相遇。感谢有你,一路相伴。我们深情地爱着你,那一抹威武的藏蓝色……
致敬,中国人民警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