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我为群众办实事】西城区广内街道调解中心正式启用,单一调解向多元化调解转变,群众“只进一扇门”

本站发表时间:[2021-07-26] 来源:法治西城微信公众号 作者: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
  矛盾不上交
  7月22日
  西城区广内街道调解中心正式启用
  这是广内打造人民调解工作的新阵地
  实现各方参与调解的新格局
  积极助力“12345”市民热线
  投诉纠纷的解决
  这也是咱西城区首个
  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为一体的多元调解中心
  “少一点纠纷 多一点公正”
  自6月上旬,该调解中心开始试运行,很多居民得知后,主动上门寻求帮助。一个多月来,该中心共接待人民群众128余人次,调解案件28件,其中形成人民调解书并已司法确认18件,移交法院办理5件,案件内容涉及房产继承、汽车过户、变更承租人、婚姻变更财产分配等事项。
  广内街道调解中心现有专职调解员6名,除了两名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外,其余均来自法院、检察院从业经历丰富的人员。
  建设过程中,该中心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将司法服务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扎实推进辖区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增强街道平安建设能力,健全街道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和心理疏导服务机制,让基层问题、矛盾纠纷的化解“只进一扇门”。
  街道调解中心还通过上门调解、线上调解等方式,为有需求的居民开通绿色通道。在调解手段上,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职能于一体,同时还处理“接诉即办”事务,这一举措大大丰富了矛盾的调解手段,让矛盾化解在“第一道防线”,让居民有了困难能够第一时间寻求解决渠道。
  调解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广内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形成“大调解”一体化工作格局,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探索,也是广内街道着眼基层治理创新,助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打造人民调解工作新阵地,积极助力“12345”市民热线投诉纠纷的解决。
  调解中心的成立,更是街道面向居民打造普法课堂,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让居民有了困难、有了问题第一时间能寻求帮助,畅通居民知法用法渠道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广内街道将逐步探索中心、各部门联动一体配合机制,实现由单一调解向多元化调解转变,还将建立调解中心临时党支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调解工作相互融合,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消灭在萌芽,努力实现让群众遇到的难事化易、烦事化简,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实效,提升“接诉即办”的能力和效率,不断解决居民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
  试运行期间的典型案例
  广信嘉园C座某业主存在漏水问题:居民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广信嘉园C座某业主存在漏水问题。随即,街道调解中心召集街道平安建设办、司法所、核桃园社区、社区法律顾问、广信嘉园物业及相关业主召开协调会。各方就相关问题交换意见后,街道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给出调解建议,社区法律顾问给出法律建议:由广信嘉园物业向该业主以邮寄方式发送责令改正通知书,明确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义务关系,如该业主拒绝改正,广信嘉园物业则可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追责措施的权利。
  楼下租户存在噪音扰民行为:宣武门西大街14号楼一居民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楼下租户存在噪音扰民行为。街道调解中心专门召开协调会,召集街道平安建设办、司法所、宣西社区、街道市场所、反映情况居民以及该楼楼门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会上各方交换意见后,专职调解员现场给调解建议。
  社区与房屋所属物业公司取得联系,从物业管理角度告知楼下租户,降低噪音污染,搞好邻里关系;街道平安建设办与房屋中介机构取得联系,约束租户相关行为;社区与物业公司共同约见租户房主,要求其对租户提要求,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现场还对居民进行劝解,告诉他一定要调整心态,从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不发生正面冲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经街道调解中心持续开展工作,这起邻里纠纷也得到了圆满解决。房主对街道调解中心的工作表示认可与感谢,调解圆满完成。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