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北京西城法院:2020年至2024年审理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146件206人获刑

本站发表时间:[2025-01-0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 袁慧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城法院)召开“涉假章假证类犯罪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介绍近五年西城法院审理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的总体情况,通报四个典型案例,并发布法官建议。
  据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介绍,2020年至2024年,西城法院审理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共计146件,对206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其中,孙某强、韩某平等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惩处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犯罪典型案例,姜某帅等伪造证件、印章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惩治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等破坏营商环境犯罪典型案例。该类犯罪主要呈现出团伙分工专业化、制假种类多样化、衍生犯罪频发化的特点,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规模化的制假窝点和跨地域的售假网络,更有甚者还会假冒国家机关网站设置假证“验真”功能,构成内容完备、功能齐全的“产供销”黑灰产业链条。
  通报会上,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岩通报了四个典型案例。在案例一中,孙某强等人伪造上万个特种作业领域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并设立多个假冒国家机关网站,给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重大风险隐患。在案例二中,姜某帅伪造的多种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公司、事业单位、武装部队印章以及身份证件流入市场交易领域,引发多起关联犯罪,严重侵害社会管理秩序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三和案例四均系姜某帅伪造公文、证件、印章案的关联案件。案例三中,付某民伙同姜某帅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公司印章和身份证件,申请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案例四中,王某华伙同姜某帅伪造国家机关证据和公司印章,虚构经济实力以获取商业机会和巨额投资,严重侵蚀社会诚信基础、影响市场经济运行。
  随后,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刘婕发布法官建议。一是加强沟通联动,加大假章假证假公文黑灰产业链条打击力度。健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和信息共享,持续深挖制假、售假、用假、验假全链条违法犯罪线索,斩断相关供应链、利益链、产业链。二是注重“防患未然”,优化备案登记保管制度和防伪鉴别技术。及时提示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司企业“未雨绸缪”,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假章假证假公文流入社会管理领域或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三是跟进监督监管,铲除涉假章假证类违法犯罪滋生土壤。以制发司法建议书的方式进行问题提示,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四是提高法治意识,从源头减少假章假证假公文使用需求。引导公众树立“制假售假”和“买假用假”都是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法治观念,有效斩断违法犯罪源头。
  最后,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莹表示,预防和打击涉假章假证类违法犯罪,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假章假证假公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