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在物业、劳动争议、消费、医疗、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合同、交通物流、沐浴、洗染、家装、互联网、知识产权等十几个领域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已建有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和其他人民调解组织926个,其中市属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0个。
民族企业家的法律纠纷 我们要管
今年8月,根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委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了一起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大连某信息咨询公司,被告为某上市公司。7月20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了《软件开发合同》,约定原告为被告开发软件系统。原告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了软件系统交付,履行了合同约定义务。被告接受了软件整体系统和源代码,但在原告多次被催告后,仍拒绝履行付款义务。
调解员分别与原告和被告进行沟通,被告代表人态度非常热情,主动邀请调解组去被告的公司进行调解。但是考虑到这样会使原告有抵触情绪,最后决定让原告和被告来协会的会议室或者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调解室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当天,调解员在分别安抚原告和被告代理人波动情绪的基础上,现场询问了调解金额的差价问题,又从公司法、财务退税、企业进入诉讼的后果和不良影响等因素来给双方协商。调解员专业的态度和魅力成为制胜法宝,最终调解成功。原告和被告代理人还在《调解员评价反馈表》中写道“感谢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的辛苦努力,使得案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避免了我们走最终的诉讼环节,为我们企业做好研发工作腾出了时间。”
作为一个多元性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保护协会的专业性与复合性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调解过程中,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传递产业发展状况、业内资讯与未来发展趋势,定期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为协会会员单位培训,与调解员们进行座谈等。
用制度保障 为民营企业撑腰
发挥社会组织行业自律作用。依托全市性的行业协会,建立市属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如在建筑业联合会、家装协会、电源协会、洗染行业协会、互联网协会、茶业商会、汽车配件业商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电子工业产业协会、电子信息与互联网协会、家居行业协会、物业商协会等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依托行业主管部门,由司法行政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建立相关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如协调市网信办,成立京东、快手、一点资讯、今日头条、奇虎360、千龙网、搜狗、58同城8家互联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信访部门以及人民法院合作,深入推动劳动争议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在19个工会服务中心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95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与住建部门合作,建立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成立99个物业纠纷调解组织。与工商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了106个消费纠纷调解组织。
推动建立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建立“新发地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北京智者天下(知乎)科技有限公司、朝阳(设计服务业)快速维权中心成立3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北京外企集团建立了全国首个跨地区、跨行业,专门调处外企劳资纠纷的外企人民调解委员会,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
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提升服务效果。联合市高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人民调解立案庭” 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指导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进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海淀区法院、西城区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法院委托委派调解。现已选聘669名人民调解员包括165名专职调解员进驻17家基层法院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8家知识产权类人民调解组织的24名专业人民调解员进入高院特邀调解员名单。9月,对接市互联网法院,选派4家人民调解组织的8名人民调解员参与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延伸服务触角。针对重大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的矛盾纠纷,组建“流动调解团”、“人民调解专家顾问团”和“疏解整治疑难纠纷调解团”等,将法律服务、隐患排查、攻关调解有机地融为一体,为维护地区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在人民调解服务保障疏解整治“守航”行动中,丰台区创新“专业评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工作新模式,协助政府完成和义五金机电城和北方世贸鞋城撤市业务。西城区围绕动物园万容天地综合批发市场疏解,指派律师代理商户与万容市场签订租赁合同解除人民调解协议,全面保障商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