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律师协会组织新执业律师参加宣誓仪式。十几年来,上万名北京律师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的庄严誓词中开启。在国旗和会旗的映照下,在蓝色会徽的承托下,新律师们激动而肃穆。整齐而响亮的宣誓声传递着几代法律人共同的希冀:行业的薪火代代相传,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法治的光芒熠熠生辉!
怎样走好执业的第一步?如何面对各种选择?哪些是律师永远的必修课?什么是律师一生的座右铭?针对这些疑问和困惑,我们收集整理了10位资深律师前辈在新执业律师宣誓仪式上的讲话。他们用自己执业数十年的亲身经历,教导新律师们认识律师行业,规划自我发展,成为委托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律师行业薪火相传。资深律师的谆谆教导、殷殷希望为新律师播下一粒关于律师事业和法治精神的种子。在律师职业的道路上,他们必将在磨砺中感悟,在履职中成长,在奋斗中前行。
时光荏苒,未来可期。唯愿芳华韶去时,犹记当日誓词,践行前者期盼!
新起点 新时代 新律师的选择
——彭雪峰
新律师庄严宣誓,开启了人生里程当中重要的一个起点。我是1986年开始做律师的,那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律师统考。我有三个话题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怎样看待律师职业的师承关系?
大学实习的时候,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跟着一位师傅学习。他教我怎样做笔录、怎样装订卷宗、怎么把卷宗里的证据有序排列等。从那时候,我就感受到师承关系可能决定了律师一生的职业走向。两周前,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到我家,他的孩子问我应该怎样和带他的合伙人处理好关系。我问他有什么人生目标。他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成功的律师。我说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他说:“成功的标志就是超过我师傅,如果我有朝一日超过他了,我认为我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了。”我说我先纠正你一个观点,你把目标设定为超越自己的师傅,雄心壮志看起来很让人钦佩,但是,我个人认为有点脱离现实。处理好师承关系,首先得很虔诚,认为你的师傅确实比你高很多,然后虚心地从他那里学到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执业经验。你能不能把超越目标改一改?他想了想,说“改成超越和我同时进师门的同事”,我说差不多,快接近正确答案了。孔夫子三千弟子最后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七十二贤人没有一个人起步时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超越孔子,但是,他一定希望在三千弟子里脱颖而出。我说这个目标还可以再进一步修正。他问怎么修正?我说建议你每天把人生目标改成超越自己的昨天。你可以养成写工作日记的习惯,哪怕今天你知道一个新词,有一点小小的感悟,把它记录下来,等有朝一日像我一样执业到30年的时候,你再看一看,可能你所说的“超越同时进入师门的同事”的目标早已实现,甚至有可能已经超越了你师傅,已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
怎样处理师承关系?律师是做实务的,这个职业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单纯靠看书、靠理论研究是不够的。我经常跟年轻律师说,做律师不是讲法律课,不是单纯进行法律理论研究。我们要务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当事人交给我们的是与法律相关的难题,我们的任务是解决难题。单纯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难题的,需要向前辈们借鉴经验、寻求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或者有捷径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这是第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核心在于你每天都要超越自己。
专业选择
律师职业走到今天,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20年前刚开始做知识产权业务时候,问你做什么?我说做知识产权。到今天,再这样说可能已经不行了。大家往往会问你做知识产权哪块?是做专利、商标、著作权?还是计算机软件保护?现在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这样,市场的需求也是这样,这是大趋势。在这种局面下,刚起步的执业律师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定向,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过这可能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什么样的业务机会。
举个例子,有位年轻律师告诉我,他特别想做国际贸易仲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实习的时候,师傅带着我旁听了一个贸易仲裁的案子,我对这方面有浓厚的兴趣,觉得比在法院做诉讼更有特点,而且跟仲裁员交流和与法官交流的感受不一样,能让我找到很好的执业存在感和价值感。另外,我在美国留学学习的就是贸易仲裁规则,外语很好。所以我愿意把这个作为我终身的专业定向。”我问他:“你现在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这样的客户吗?”他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律师所没有这样的客户。面对喜欢的专业方向,又有理论准备,但是没有机会。怎么解决?是不是只能无奈放弃?我认为也不对。专业准备分两种,一种是很务实地在职业平台上把握1~2个专业定向,一定要有足够数量的业务机会支撑着你做下去,跟着师傅,师傅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有所倾斜。我建议至少找一个专业方向,长期坚持下去,做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你做好准备,一旦业务平台上出现这样的机会,首先考虑的人选自然就是你。
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2016年围棋人机大赛阿尔法狗赢了李世石,这件事在社会上轰动很大。业内人士意识到,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大趋势势不可当。我们刚执业的时候,北京高院当时把一个月里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都印制出来,装订成册,发给法官、检察官、律师,最新的法律动态、立法动态都在里面,那时我们一本都不敢丢。但到90年代,这个册子就不被人们所重视了,因为有了电脑。后来,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东西彻底被遗忘了。现在开庭时,大家不可能背着一摞小册子,而是拿着手机,检索起来方便又迅捷。这个发展趋势和速度是当初我们刚执业时始料不及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带来的观念突破,概念更新,比我们想象得更大。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仅限于法规检索、简单法律文件的处理。其实不是这样,未来一定会有彻底的革命性变化。因为你把案件的基本要素输入进去之后,人工智能得出的结论从速度和准确度上看,都是人类没法抗衡和超越的。美国Dentons律师事务所在和大成律师事务所所合并前,曾投资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叫ROSS系统。合并后,对该系统继续加大了投入,在全球律师行业里独树一帜。ROSS系统意味着什么?它对律师职业的替代绝不是简单基础劳动的替代,而是革命性的颠覆传统概念。也许今天我们还感受不到压力,因为我们这代人比较幸运,我工作30多年,面临的竞争压力都是来自同行,来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可能是冷冰冰的机器,这个压力太大了。你开了一天庭很累了,回到家里休息,第二天接着开庭。但是,人工智能的律师回去以后翻了一百个案子,研究类似案例,只要不拔掉电源,这一切都会往下继续。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未来。怎么办?是不是我们就只能自甘堕落或者承认失败?其实不是,人工智能前面两个字叫“人工”,毕竟还是人研究出来的。所以,从了解它入手,学习它、把握它,让它成为你的伙伴,这是必然的选择。
谈这三个话题,我想给大家一点提示。面对将要产生巨大变革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开启我们新的执业生涯,以一种虚心的态度、保持长期学习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是我们务实合理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