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短片突然间火爆全网,爷爷李玉宝为孙子天天在全村四处打听、费尽心机寻找“佩奇”的故事温暖了这个寒冬。网友都说2019年听到最暖心的话就是:啥是佩奇?而“佩奇”一时间也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啥是佩奇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佩奇。”
表面看,“佩奇”只是一个爷爷送给孙子的礼物。但本质上,它是爷爷绞尽脑汁去创造爱和制作爱的过程,是对晚辈竭尽全力的爱和对一家人团聚的渴望与向往。
服刑人员也有自己的佩奇:虽然身处大墙之内,但他们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将牵挂与思念编织起心中的“佩奇”,向家人送去最美好的祝愿,这是他们对家人的祝福,也是对幸福团圆的期盼。
想知道监狱中的“佩奇”是什么?那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到垦华监狱的亲情会见现场吧。
大红花展示成果
垦华监狱将良好行为的养成、勤劳习性的教育、法律规矩意识的培养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育融入劳动生产之中,将劳动改造成果作为亲情修复重要方式。
在“劳动之星”活动的评选中,垦华监狱利用亲情会见日将评选情况向服刑人员家属公示,被评为“劳动之星”的服刑人员佩戴大红花参加亲情亲情会见,向家属展示改造成果。此时,劳动改造大红花是服刑人员的“佩奇”。
亲手为家人做月饼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北京籍服刑人员特点和就业形势,垦华监狱有针对性地开展初级面点师技术培训。同时,拓展培训内容,加大对茶艺、印刷等方面培训,力争使服刑人员掌握能谋生的一技之长。
中秋节前,服刑人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送到了家属手中,捧着沉甸甸的月饼,家属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此时,月饼是服刑人员的“佩奇”。
给女儿的折纸
服刑人员陈某的女儿和自己关系非常亲密,但会见日与孩子上学时间冲突,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业,很少带女儿来进行会见。得知女儿经常会给自己写一张小纸条后,性格粗枝大叶的陈某向同监舍的服刑人员学习制作工艺品。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陈某用废纸折出一个储物罐,用来装女儿给自己的小纸条,并相约等爸爸回家一起拆开。此时,储物罐是服刑人员的“佩奇”。
我想,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只有把对家人思念转化成改造的动力,服刑生活才是真正的“配齐”了吧。
在服刑生活中,大家的“佩奇”可能都不太一样,它可以是一封充满爱意的书信;可以是对家人节日的问候;也可以是一封减刑裁定书;但是所有的“佩奇”都是服刑人员对家人的爱和对家庭的向往。无论身处何地,是何身份,“佩奇”背后的亲情都不会失去它的温度。
说了这么多,小编知道:最好的“佩奇”便是服刑人员自己,早日回归家庭,才是送给家属们最好的“佩奇”。愿我们每个人都被捧在手心,得到心中那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