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离婚多年突然“冒”出一个儿子?真相原来是这样……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11]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01年,马扬与王丽在四川乐山喜结连理。但好景不长,2年后二人就因感情不和分道扬镳。他们没有子女,离婚后也并无过多瓜葛。后来马扬再婚,并于47岁中年得女,弥补了多年来的膝下寂寞,他原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平静美满的生活。然而离婚多年,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儿子”却宛如平地一声雷,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2013年后,前妻王丽突然联系马扬,要求他承担儿子王小腾的抚养费。马扬明确表示不知道儿子的存在,这孩子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坚决不支付抚养费。王丽遂用一纸诉状把他告上了法庭。

  故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出现了反转:亲子鉴定显示,王小腾的确是二人的亲生儿子,而且二人结婚时,王丽已经怀有6个月的身孕!

  这样看来,马扬所称的“不知道孩子存在”和“孩子不是自己的”说辞似乎都无法成立。2018年6月,法院依法判决马扬一次性支付王小腾十六年的抚养费用。但马扬思想上却始终转不过这个弯儿,拒绝履行生效的法院判决。之后,王丽向北京海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18年10月,执行法官见到带着四川口音的马扬时,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脾气好像川味火锅”——一见面马扬就气愤地质问法官:“你凭什么把我的工资账户冻结了?”

  法官向其详细阐释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及作为“老赖”对生活的影响后,马扬慢慢平静了下来,开始向法官诉说自己不履行抚养费支付义务的原因。他坚称自己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而且一次性支付十六年的抚养费对他来说压力也很大,且不说自己有家庭,要养家和抚养女儿,就从感情上他也没办法接受,“我爸妈思想传统,一辈子盼着抱孙子,我47岁才有了个女儿,我妈临终前都在念叨说,可惜自己这辈子没等到孙子。”平白无故冒出来了个亲生儿子,自己对家人怎么交代呢?

  结婚时妻子已怀孕6个月,马扬却始终不承认自己知道有这个孩子。这到底是马扬逃避履行法律义务的借口,还是另有隐情?

  通过仔细研究,执行法官发现了两个特别的细节:首先,二人当初结婚领证的地方是四川乐山,但儿子王小腾却出生于北京大兴。原来,当年王丽婚后不久,就挺着大肚子进京产子。其次,15年前的离婚调解书上只字未提当时已经两岁的王小腾。对此马扬解释说,王丽告诉他孩子已经打掉了,王丽则表示当时法官问有没有孩子,马扬说没有,自己一气之下就说“没有就没有吧”。因此,孩子抚养这么关键的问题在离婚判决书中就被直接忽略了。

  真相大白后,考虑到抚养费纠纷案件的特殊情况,再考虑到这其中可能真的有误会,执行法官决定先帮助马扬修复和儿子之间的感情,再促成双方的和解。

  调解当天,王小腾和妈妈一起出现在海淀法院执行局,眉眼之间和马扬十分相像。“你看,孩子跟你长得多像啊!”执行法官拉了几句家常,紧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下来。“亲子鉴定后,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你啊!”父子相见,马扬也感慨颇多。

  执行法官判断出来,马扬和其父母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王小腾的存在,这是马扬拒不履行判决文书的关键点。于是执行法官以此为调解工作的突破口,耐心劝说双方不要因为当年的误会而淡漠亲情,告诫马扬不能因为情绪上的不接受而藐视法院生效判决,应该趁儿子还小抓紧时间修复父子关系。

  在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之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约定马扬当日支付儿子十六年抚养费的三分之一,接下来半年按月履行剩余三分之二,同时每月马扬还可以见到孩子,共叙天伦。

  十年父子两茫茫,一起抚养费执行案件,两代人的恩怨情仇。误会多年陌路父子难相认,巧解心结法官暖心促执行,法院的努力,既是为了维护法律尊严,更是为了让不想做“老赖”的人不做“老赖”,找到被执行人的心结,并对症下药。因为执行工作不仅要有铁血,更要有智慧和柔情。


[供稿单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