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
法律援助是党和国家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保民生、促发展、建和谐,让人人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
自2016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点、线、面”工作机制,在区法院、人力社保局、交通支队等建立44个法律援助站,在全区535个村(居)建立法律援助点,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连年增长,特别是2016、2017年,实现案件数量连续两年翻一番。
2019年春节期间,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及“12348”法律咨询热线的值班律师全天值守,咨询窗口不打烊,为群众过上舒心祥和的春节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己亥年春节刚过,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律师咨询、电话热线、法律援助同时面向群众开放,秉着“应援尽援”的服务理念,为困难群众送去法律援助的关怀与温暖。仅春节前后(2019年1月至2月上旬),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5件,其中民事106件,刑事49件。涉及农民工96人,妇女32人,残疾人1人,老年人5人,未成年人6人,经济困难人群11人,少数民族10人,聋哑人2人。解答群众来访咨询441人次,来电咨询1133人次,充分发挥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
让小编带您一起,看看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有哪些维权“小妙招儿”~
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持续聚焦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立足本职工作,通过简化申请手续、加派人员办理、下放初审权等措施,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部门联动
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将做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工作提高到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政治高度,加强与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动,扎实开展好各项保障工作。2019年1月8日,参加通州区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与区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劳动监察、园林绿化局等单位就开展2019年春节前“治欠保支”相关工作进行磋商,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
狠抓案件办理 织密织严援助网络
利用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援助示范联系点“三级服务网络”,健全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充分发挥三级法律援助体系作用,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圈”,让困难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和沟通联系,下放案件初审权,要求15个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14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做好接待咨询工作,符合条件的,转交区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审批。
主动服务大局 化解群体矛盾纠纷
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针对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特别建立“三个优先”机制,即优先接待、优先办理、优先指派。2018年11月,通州区法援中心为一起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共涉及77名劳动者。涉案企业是一家食品加工厂,由于经营不善,共拖欠劳动者工资约120余万元。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其中76名劳动者为农业户口,1人为经济困难人群,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优先为77名劳动者办理了援助手续,并指派5名援助律师办理该案。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防止事态扩大。事件发生正值市级部门搬迁之际,法律援助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市级部门府顺利搬迁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 推出便民利民举措
为有效应对春节前后农民工讨薪高峰期,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畅通案件办理“绿色通道”。一是预约办理。对农民工电话咨询法律援助办理事项的,“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并与案件办理人员沟通,为其预约办理时间;二是优化流程。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农民工,当场受理,当场指派律师。对超过10人以上的群体性讨薪案件,按照每10名当事人指派1名援助律师标准进行指派,确保援助质量。三是跟踪问效。加强与援助律师、受援人、欠薪单位沟通,做好协调督导工作,促成单位尽快支付劳动报酬。四是队伍保障。加强援助律师队伍建设,甄选53名优秀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注重宣传主导 提升群众维权意识
积极履行法治宣传职能,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系列活动。2019年伊始,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分别以“2019年平安春节 扫黑除恶”“法律服务农民工 温暖和谐度新春”“2019年平安春节,送福送法进企业”为主题,在通州区潞源街道、梨园镇大屏幕广场和永顺镇邓家窑综合市场开展3次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法律援助的办理条件、援助范围、申请流程等,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手册》、便民服务卡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解答咨询50余人次。让群众对法律援助认识更深、了解更透,有效提升法律援助知晓率,切实增强群众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