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延庆:织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张网 服务群众"零距离"

本站发表时间:[2019-05-1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延庆区作为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部分比赛项目承办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同样,延庆区司法局也结合辖区实际,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龙头,整合各项资源,更好的服务两大盛会,为辖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集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突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功能,同时发挥区域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的作用。

  织好三级“网络”回应群众需求

  延庆区司法局坚持首善标准、体现首都特色,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主题,以深化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功能为主线,司法局结合辖区实际,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龙头,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各类法律服务,构建“法治宣传育民”、“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矫正帮教安民”、“视频会见便民”及“法律援助惠民”的六大民生工程,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体系。

  服务大局,织好区级“网”,积极建设完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依托延庆区法律服务大厅,交通便利、群众来往方便,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业务规范,明确办理流程,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制度,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可以办理公证、调解、法律援助、律师等所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

  围绕中心,织好乡镇(街道)级“网”,积极构建18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

  建成3个开放式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与15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基层人员力量,乡镇(街道)级共设有54名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辖区免费提供法治宣传教育,解答相关法律咨询,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

  以点带面,织好村(社区)级“网”,将公共法律服务向406个村(社区)延伸。

  将原有的村(社区)级法律服务室进行升级改造,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指引人民调解服务,群众不用出村或社区,实现“零距离”解决群众纠纷,做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做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促发展

  做优公益法律服务项目。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现场与预约服务、指引与受理服务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公益性法律服务,通过接听热线咨询、接待上门来访、入户提供咨询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免费法律咨询,因地制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人人共享,打造具有延庆地域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做优化解矛盾能力。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将人民调解融入到公共法律服务大格局中,推动各类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解决。成立全区首家婚姻家庭调解室:“晓琴”调解室以及18个乡镇(街道) 婚姻家庭调解站,吸纳妇女工作者和优秀法律工作者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坐班,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与辖区群众法律需求的“零距离”。

  做优律师服务绿色发展大事的能力。将律师服务引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对小营村、石河营村棚户区改造工作以及“世园会”、“冬奥会”等各类辖区绿色发展大事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妥善化解纠纷,形成公益法律服务与专职有偿法律服务的无缝覆盖。

  数据库

  截至目前,举办法治讲座236次,开展宣传活动3115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49.2万份,解答法律咨询5128人次。代理诉讼1681件次。代写法律文书3194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4件,调解案件总数1715件,同时,作为全市首家“村居法律顾问APP”试点,全区77名村居顾问律师已经全部注册成功并投入使用,顾问律师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013人次。

  做优化解矛盾能力。坚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开展法律援助示范联系点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便民和利民措施,对行动不便、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援助就在身边。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巡回服务团工作。中心依托“法律服务团”“街道(社区)法律巡回服务团”定期深入边远地区,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法律咨询、代书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为边远地区百姓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温馨提示

  办公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东外大街96号(延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办公、接待时间: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冬季: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

  夏季:上午8:30-12:00,下午14:00-18:00。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