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170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拟入选名单》

本站发表时间:[2019-05-2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170位北京律师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拟入选名单》,入选人数位列全国第一。

  在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来自北京,位列全国第一。

  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的‘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中,中方律师共计84名,21位北京律师入选,位列全国第一。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近北京涉外律师,聆听他们如何迎接挑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故事。

  “十几年前,我们还是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小学生,主要帮国外律师团队打打杂;现如今,中国律师已经能在国际争议解决部分领域与欧美同行平起平坐,涉外纠纷中外国律师的面孔少了,中国律师的面孔则越来越多。”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与反倾销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晨谈起自己近20年的涉外法律服务从业经历,感触颇深。

  有这样感受的不仅杨晨一人,史欣悦、刘克江、金毅等人对此颇有同感。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北京涉外律师。

  培养交流 涉外律师变得更专业

  北京涉外法律服务队伍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国际化律师。而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常年以来的诸多政策激励,为涉外律师搭台唱戏。

  “北京律协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出台《北京市律师协会出国培训助学金申请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试行)》。”北京市司法局副局级干部王群介绍说。

  此外,北京律协每年为参加“扬帆百人计划”培训班考核合格的律师学员补贴三分之二的学费,并为参加国际会议的涉外律师补贴部分费用。

  北京律协于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摸底调查,通过走访调研,完成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了解北京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为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王群介绍说,目前,北京律协已与韩国首尔、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马德里、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立体外交布局,提升北京律师国际影响力。同时,北京律协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先后完成东盟、中亚、拉美、非洲、西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8个地区及“一带一路”法律风险评估报告丛书,为中国律师和中国企业防范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法律风险进行前期预警和评估,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序推进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

  以学促变 中国律师底气足起来

  杨晨的律师生涯始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那时,整个律师行业在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并不多。

  “整套规则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只能当学生,有的案子组成国际团队,外方律师要拿走八九成的律师费,中方律师只能拿到一两成,因为我们能干的大多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杨晨讲起那个时期的这段经历时,言语中透出无奈。

  出路只有一个——学。

  杨晨边代理案件边学习各类国际贸易规则,熬夜看堆积如山的案卷资料属于家常便饭。

  2003年,美国商务部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卧室用木制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中方相关企业应诉后,杨晨等人成立了律师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形成第一轮300多页的抗辩材料,提供了大量证人证言,还依据我国经济普查数据做了翔实的数据分析。美方对此给出10余页的评论意见,中方团队随后再次提交100多页材料。这一轮下来,美方只给了两页多的回复并开始耍赖,竟称人手有限没有精力审核相关问题。这样的举动不仅让杨晨惊愕,更是让代表中方企业的美籍律师说出了“nonsense(胡说八道)”这样的词汇。

  像杨晨这样的涉外律师通过不断学习成长,换来了一个字——变。

  “2009年以前,外国知名律师事务所纷纷在北京开办分支机构,开出高出3倍的薪金从北京相关律所里挖人。而现在,他们的身影却日趋孤独。”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史欣悦说,近年来,一些在国际顶尖律所工作的律师选择跳槽到北京律所,他们看中的是这里有更多参与国际并购案的成长机遇。

  《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很有代表性:中国香港作为2018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其中前十大IPO项目全部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律师参与的就有9项。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北京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涉外法律业务,覆盖国际贸易、跨境争议解决、海外投资、海商海事、海外证券业务、跨境并购等多个领域。

  正视差距 多举促进涉外律师发展

  “在大踏步成为跨境法律服务中坚力量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距离国际顶尖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身兼北京律协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史欣悦说,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北京律师开展涉外法律服务还存在对外国法律知识和当地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这两大劣势。涉外法律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仅对外国法律简单了解并不够,需要对外国法律环境和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指出,虽然在国际律师协会等知名跨国律师组织中已经出现了北京律师的身影,但从整体看,大部分北京涉外律师并未加入跨国律师组织,我国也未曾主导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律师组织。

  “加入相关机构组织是第一步,更多的是尽快学习成长,成为顶尖机构的中坚力量。”杨晨举例说,目前部分北京律师已成为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员,但真正去参与案件仲裁的非常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市司法局也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王群介绍说,北京市司法局将组织开展境外中国企业法律需求专项调研,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国际投资法律环境,推动北京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发展,为北京律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创造条件;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统筹使用、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进入各类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