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法律援助法》实施三周年暨北京法律援助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披露北京法律援助工作相关数据。
定期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维权活动 开通特殊群体绿色通道
据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强介绍,《法律援助法》实施以来,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9万件,年均办理案件超过3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15.6亿元。全市已建立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网络。其中市级法律援助中心1家,区级法律援助中心16家,全部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同时还依托街乡镇建立34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社区(村)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近8000个,实现组织机构全覆盖。
根据《法律援助法》规定要求,全市法律援助经费已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三年来,累计投入法律援助业务经费超过2.84亿元。
北京市始终将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的关键来抓,依托北京法律服务资源丰厚优势,不断做优做强队伍建设。在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中执业3年以上的达5900人,咨询值班律师团队执业3年以上的律师达3700人。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不断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当中,近三年来全市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免费公证6787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司法鉴定80件,减免鉴定费用254120元。
三年来为特殊群体提供法援3896件 办理民生重点案件3256件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宋岚介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将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同时结合实际,将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三年来,累计为上述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3896件,占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案件总量的41.7%。
围绕劳动报酬、婚姻家庭、社会保险等群众关切的高频诉求,设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反家暴快速通道”“律协婚家委公益服务窗口”等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情况紧急的案件24小时内完成指派。三年来,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办理民生重点案件3256件,其中为2138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挽回经济损失2.13亿元。
西城区“一站式”服务枢纽获点赞 房山区持续打造法援“三支队伍”
据西城区司法局副局长胡振环介绍,三年来,西城区累计受理各类案件4621件,服务受援人4621人次,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占比达13%,案件覆盖劳动争议、刑事辩护、行政诉讼等全领域,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法治为民”的初心。三年来,西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人工+智能”服务模式,已为群众解决各类法律问题2万余件,真正实现“服务不打烊、办事不求人”。
会上,房山区司法局局长王媛介绍,房山区持续打造法援“三支队伍”,即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队伍、305名全市执业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N名良乡大学城法学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2023年以来,参与房山法援实践的法学大学生达到200余人次。三年来,房山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13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883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853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文/董振杰 图/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