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培训班交费后“失踪”,学生家长诉培训机构及法人获赔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3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名上各种培训班,但您知道吗?有些培训班非但不能助力孩子学业,还会让您误时又误钱。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一起“交了费报了班,补习班却失踪了”的案件,法院判决培训机构退还相关费用,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案情回顾】

  小音妈妈为小音报了某培训机构的补习班,并交纳了培训费用后补习班关闭,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李某写下培训费的欠条后就再无音信,故小音妈妈将培训机构、李某诉至法院,要求二者返还培训费15920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双方存在教育培训合同关系,现因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培训机构应当退还相关费用。李某作为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向小音妈妈出具了欠条,故二者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退还15920元。

  【法官提醒】

  实践中一些培训机构存在各种乱象:不具备规范的教学场所、师资力量,管理混乱;报名、收费流程不规范;口头夸大培训内容、承诺“名师授课”、“一对一教学”、“包教包会”等内容,但书面合同中并无相应约定等等。一些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在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的情形下,盲目扩大招生范围,对培训场所的设施安全、教师资格及人员素质均无法保证,不但无法达到培训的效果,还有可能发生危害或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恶性事件。

  在教育培训活动中,家长应当要求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并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款收据。家长在报名前,还可以对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考查,了解培训机构的实际营业场所及师资人员情况,确保孩子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接受培训。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公开渠道提前查询相关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涉诉案件及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情况。监管部门可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力度,设置信用信息查询渠道,积极处理相关投诉。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