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特工、车祸、借款:海淀法院披露婚恋交友型诈骗特征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3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俗称“杀猪盘”的婚恋交友诈骗引起社会关注。为了解此类案件真实情况,海淀法院对2015年至2019年间审理的32起婚恋交友型诈骗(含2起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案件进行统计,此类案件主要特点:

  一、主要渠道是网络交友,婚恋网站、QQ群系重灾区

  32起案件除1起罪犯系通过KTV提供性服务结识被害人,其余均为通过网络交友。其中涉婚恋网站案件12起,知名婚恋网站及地方同城交友网站均有涉及;通过QQ群结识8起,微信摇一摇、附近的人、微信群亦占有较大比例。

  二、男性罪犯占绝对主流,尚未出现团伙作案

  32起案件中,女性罪犯2名(欺诈男性),均为假称怀孕、生子索要营养费、抚养费;2起案件罪犯及被害人均为男性,系罪犯冒充女性假意恋爱索要红包等;28起为男性罪犯假意与女性建立恋爱关系,以借款方式实施诈骗。32起案件均为个人作案,未发现团伙作案;但该数据不排除案件已发案、尚未进入审理阶段及由于证据问题同案未到案情况。

  三、一人作案数起(“职业”诈骗)情况突出,犯罪“黑数”较大

  32起案件共涉及56起犯罪事实(56人被骗),其中作案2起4人,作案3起5人,作案4起2人,作案5起1人。另有4人涉除婚恋诈骗外其他诈骗、招摇撞骗等犯罪事实。此外,部分案件中出现潜在被害人不愿意报警、不配合调查情况,犯罪“黑数”相对较大。

  四、案值不均,被害人受损严重,部分涉及网贷、借款等

  56起犯罪事实平均案值15.4万元,案值分布严重不均,其中最小案值为1500元,最大案值460万余元。其中4起案件中被害人钱款来源系信用卡透支、银行贷款、网贷等。除金钱损失外,女性被害人受害较为严重,其中6名被害人曾因此流产,3名被害人表达出自杀倾向。

  五、以借款为主要诈骗方式,虚构身份、能力、事由交织

  该类案件犯罪手法为虚构身份,假意建立婚恋关系骗取被害人信任,由小额借款开始,后进行长期、持续借款。期间可能伴随小额还款或红包、礼品等赠与,亦常出现不同被害人间交叉汇款情况。

  在虚构身份中,军人(特工)出现最多,其次为官二代且是公司老板,归国华侨华人、富二代、公司高管亦较为常见。借款理由中,出车祸赔偿对方最为常见,其次为投资工程/项目资金周转不及时,亦有被调查需要疏通关系、差旅费等理由。

  典型案例

  案例一:“还没见面,男友给我买了套别墅”

  2017年1月,被害人小李通过QQ群认识了罪犯陈某,陈自称是归国华侨,在香港长大、美国读书,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做技术总监,家资颇丰,两个人通过网络确立了恋爱关系。2月初,陈某说想和小李结婚,因为自己是华侨身份无法买房,用她名义在海南买了一套别墅。为表示感谢,小李主动转账了6666.66元。

  3月初,陈某邀请小李到海南看房子,小李飞到海南第一次见到了陈某。小李到达时是晚间,陈某马上带着她去看了房子,是一处被围挡的在建别墅,陈某说因为是晚上而且在建,只能看一下位置不能进去,说房子花了2000多万。在海南期间,因为要租车,陈某说自己驾照是国外的不能租车,让小李将银行卡和信用卡都给他,后没有归还。

  此后6个月内,陈某陆续以房屋装修、生意周转、帮助小李哥哥办理户口等理由向小李借款。小李通过朋友借款、信用卡及网贷,向陈某支付117万余元。7月份,陈某说房产证下来了并给小某看了。两人在海南乘坐渡轮时,民警发现陈某买票时冒用一程姓女子的身份证,陈某说是他老婆的。小李起疑后,发现陈某手机里有和程某及其他女性沟通记录,其中有人称自己怀孕了找陈某要钱。

  报警后,公安机关经侦查发现,陈某系高中学历,非华侨;小李名下并无房产,房产证系伪造,对应地址是样板间,不对外出售。后法院经审理,认定两人经济往来中,68万余元系诈骗所得,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1年。

  案例二:“我的男友是军火大佬”

  小张是某学校的声乐老师,在婚恋网站的账号上收到一封私信,男子刘某自称是进出口贸易的董事长,在京有房有车,小张回信后两人相约见面。

  在之后的交往过程中,刘某告诉小张自己是南京军校毕业,虽是一介平民,但因为能力突出,被来学校视察的领导选中当秘书,后下放基层一级级升迁至数字化师的副师长,因成绩突出遭政敌构陷被停职调查,但因作风正直官复原职,同时担任军火贸易公司的一把手。

  小张看过刘某穿军装的照片,跟随刘某去饭店、靶场等地游玩时众人也都称呼刘某首长,百度上也搜索到刘师长参与活动的照片,遂相信了刘某的领导身份,并与之确定关系。小张与刘某见面并不多,主要通过电话、短信联系,偶尔联系不上的时会有一个自称刘某助理的人与小张联系。期间,刘某以弟弟和别人打架自己给钱不方便为由,向小张借款1万元,一直未归还。

  后刘某被发现没有房车,且父母生活困难,小张也没有怀疑。但刘某一直抗拒结婚,小张遂让自己的朋友通过该婚恋网站试探刘某,刘某果然欲与其朋友交往时,小张方发现自己被骗。

  民警侦查后得知,刘某已婚,并非现役军人,用该种方式结交过多名女友,曾因犯伪造武装部队证件罪被判处过刑罚。法院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徒刑一年八个月。

  案例三:她跟两个男人说:孩子是你的

  2016年11月,研二在读的男子小张通过某社交软件认识罪犯李某,李某称自己和小张是校友,父亲在发改委、母亲在中石油、姥爷是退休部长。认识不久后,李某称心情不好喊小张出来喝酒,两人发生性关系。半个月后,李某称自己怀孕,想与之结婚,以见男方父母准备礼物为由,李某向小张索要了第一笔4万余元。

  春节期间,李某跟着小张回家过年,并对张家的礼金表示不满。张父遂给了2万元,李某又以给她父母买见面礼为由要了8000元,拿到钱后,大年初三李某离开小张家。后小张多次要求见李某父母,一直被以在出差、不在北京等各种理由推脱。

  春节过后,李某称自己宫外孕住院,怀了两个,一个流产一个正常,并陆续以住院费、营养品、孩子费用向小张索要钱款累计10万余元。小张一家一直要求见见孩子或孩子照片,李某则称自己母亲嫌弃张某、不同意两人婚姻并把孩子带走了。

  小张因微信联系不上李某,查询李某QQ,发现李某昵称已改为“三哥媳妇”。小张曾在李某住处见过三哥,李某称那是自己远方表弟。

  小张报警后,经公安侦查,自己和三哥才同时从骗局中醒来。三哥也是11月在某社交软件上认识李某的,不过待遇天差地别。两人认识后,李某出钱在外租房两人同居。同居期间李某怀孕,李某说孩子是他的。过年期间,李某收到小张转账后把钱打给了三哥,从小张家回来后即来到他家过年。两人一同回京后,因为宫外孕,他陪李某到医院做的引产手术。李某诈骗钱款,部分用于为三哥购买奢侈品,共计3万余元。三哥在家里见过小张,李某说小张是自己的追求者。

  后因诈骗罪,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案例四:骗子被揭穿后,“她”说:警察不会抓我的

  小张2016年博士毕业,在北京某著名科技企业担任工程师,收入不菲。2017年,他在某婚恋网站认识了相貌清秀的西安姑娘“李婷”。李婷说在华润万家超市工作,认识当天,以让小张请吃外卖为由,李婷索要了第一个红包50.5元,又称想吃冰淇淋,小张支付了第二个红包300元。李婷告诉小张,小张对他的好让她很感动,能不能给她发个520红包,她想截图到朋友圈炫耀,而后会给小张退钱,小张支付520元后说不用退了。

  次日,小张突然被拉到名为“华润行政一部交流群”的微信群内,李婷的“同事”说自己偷偷解锁了李婷手机,要求小张作为男友发红包。小张发红包后,李婷说因为同事偷拿自己手机一事,两人吵翻了,现在需要向同事还之前欠的钱,并向小张发送了两人吵架的聊天记录。小张于是给名为“陈某”的人转账3200元,替李婷还款,并应李婷要求向李婷转账生活费888元。

  后通过买手机、买车票来北京看小张等理由,李婷陆续索要红包。认识4天内,小张总计支付人民币7463元。火车到站后,小张没有见到李婷,李婷朋友跟小张说李婷在路上出车祸了,要求小张支付2万的急救费。

  意识到被骗后小张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为了证据与骗子虚以委蛇。没想到骗子也有恃无恐,高调与小张“讨论业务”。李婷称自己支付宝和微信都不是实名,银行卡也是别人的,自己“猎物太多,忙不过来”“微信几十个同时用”,报警“警察不管”。为了展示实力,向小张发送了数额为177 484.98元的微信零钱截图。小张于是到派出所报警,公安机关于当日立案。根据李婷的微信账号及支付宝收款账号,冒充“李婷”的男子徐某被抓获。

  经查,“李婷”微信号是徐某实名注册的,银行卡也是自己的;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同事是自己扮演的,同事的收款账户是自己老婆的;诈骗的对象只有小张。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8个月,罚金5000元。

  【法官释法】

  以上骗局“回头看”都显得粗糙甚至荒唐,但并不意味着被害人深陷其中是因为贪婪、愚蠢,更多是因为骗局针对特定主体具体较强针对性。披露以上案例和特征,即是为了帮助潜在被害人提高警惕。

  该类罪犯普遍学历较低、外貌条件一般、无正式工作,其中4名罪犯有犯罪前科,9名罪犯隐瞒已婚状态。且和大家想象不同,很多罪犯并不体贴,而是选择“神秘”“高冷”“霸道”人设。犯罪过程中,罪犯和被害人情感推进速度极快,一般在一周内/未见面状态下即确定关系,一月内表达结婚意向、进行亲密接触并开始进行借款。

  骗局广泛冒用“特工”“军人”“官二代”身份,一方面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使得虚拟身份无法查验,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女性的英雄情结、慕强心理。

  而从小额借款开始有两个作用,一是排除无支付能力、警惕性强的被害人,使得后续犯罪推进顺利;二是基于自我的一致性,进行小额借款的人后续借款会更加容易。

  此类骗局可以从以下几点注意预防:

  1、对方言行与“人设”是否相符。

  不要盲目轻信“军官证”和“男友”朋友的话,身份除了证件外,还有工作地址、同事、朋友、家人等社交关系需与之对应,该类案件中犯罪人往往单独作案,不会雇佣同伙,如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迟接触周边信息、接触后避而不谈相关事由、接触反馈信息与其社交形象不符,则需格外留意。

  2、审慎紧急借款、理性对待赠与、绝不贷款。

  一般骗局都会构建急迫状态,来限制认知资源,如“车祸了必须马上给钱否则会被抓”,遇到该类借款要慎重。此外,该类骗局中往往出现偶尔的大额红包赠与,不要因此对后续连续借款放松警惕。对于第一次借款后未按预定还款,不要碍于面子,及时沟通并止损,尤其是对方以各种途径建议贷款并称由自己还款,绝不能同意。

  3、适度听取周边人员负面意见。

  该类案件案发主要依赖于被害人周边父母、亲友发现,或被害人发现罪犯出轨后调查,4起案件系一名被害人察觉有异后主动联系其他被害人。身陷骗局中人往往倾向于会收集和分析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信息,以证实没有被骗。但骗局对周边人欺诈性有限,当他人明确提出可疑的负面评价后,女性朋友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不要一味抵触。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均系化名,案件情节也进行一定处理)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