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因为应急借钱本是常事,可有时候往往是朋友之间会发生“借钱容易还钱难”的情况,今天,小编带大家直击一场朋友间欠款6000元的执行现场。
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郝某是朋友关系,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郝某陆续以生活困难、父亲生病、着急还信用卡等为由,先后向郝某借款,借款利息约定在2%-10%之间,后郝某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陆续还了一部分钱,因部分借款始终未还,且双方对借款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李某将郝某诉至法院。最终,法院通过借条、借款条、微信转账记录、银行流水及当事人陈述等相互佐证,于2019年5月30日作出判决:郝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偿还李某本金6088元并支付逾期利息。
李某因郝某一直未履行文书生效义务,于2019年7月1日向门头沟法院申请执行。立案后,张华强法官先后多次与郝某取得联系,郝某皆以“尽快还款”、“很快就还”为托词,始终未缴纳6088元的执行款。
2019年11月,张华强法官电话约谈郝某来法院谈话,现场向郝某释明其必须要履行的6088元法律义务,同时向其劝说朋友间莫要因借钱伤了感情。但郝某扬言就是没钱,大不了就拘留。之后,张华强法官根据郝某每个月的收入情况,结合郝某承认九月份已经筹了5000块,因其父拒绝再提供1000块的支持,郝某遂将5000块钱用于偿还信用卡,判断郝某属于有能力履行不履行,当庭宣读拘留决定书。随后,法警将郝某带入暂看室等待送拘,期间郝某主动给其朋友打电话筹钱,不到一小时,郝某的朋友将6088元如数送至法院。
法官小提示:生活中,亲朋好友间难免因事相互借钱,如今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使转账更为便捷,但同时也因此会出现转账依据难以确认的情况,好友间可在转账时简单填写【转账说明】,防止日后因借款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走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