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让信息化成为抗击疫情的有力助手,北京二中院信息技术团队积极探索,深挖智慧法院建设潜力,不断健全完善互联网庭审、互联网办公等线上平台功能,拓宽网上“零接触”培训方式,努力开创信息化工作新模式,为司法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成为司法审判工作幕后的默默“护航者”。
党员守岗尽责。信息技术部门成立疫情党员突击队,牵头完成特殊时期干警办公办案、群众立案信访的信息化保障工作。信息技术团队负责人,有着28年党龄的院办公室副主任李跃洲同志带头参加值班,其他党员主动补台,确保了每天至少一名党员干部8小时在岗值班、24小时电话值守,第一时间接受任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护佑庭审开展。特殊时期的互联网庭审方式成为法官办案“法宝”,为了让法官第一时间熟悉掌握新的互联网庭审方法,信息技术部门创新了培训方式,积极采用微信、电话、网上模拟庭审等“零接触”培训方式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累计40余次的互联网庭审培训,制定了诸如当事人网络信号不稳定等特殊情况的保障预案近20条,同时在法官互联网庭审过程中,指定专人进行现场或远程保障,截止2月底,成功保障互联网庭审和远程提讯工作70余次,庭审成功率做到了100%。
拓宽网上业务。为了保证干警在内网转外网新工作方式下顺畅开展办公办案工作,信息技术部门主动出击,从用户需求和出发,第一时间编辑发布了《互联网条件下业务开展手册》《互联网庭审操作手册》《互联网庭审操作注意事项》《网上立案操作流程》等几万字资料,及时帮助干警和当事人使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办公办案、网上诉讼等工作,为法院干警和当事人提供了细致全面的“操作宝典”。同时,结合特殊时期网上办公情况,出台了《特殊时期应急防护物品审批表》等多个网上办公表单,使干警利用移动办公APP,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工作汇报和审批,为干警指尖办公提供了便利。
建机制重落实。为了解决特殊时期人员分散办公,交流 不畅等情况,信息技术部门建立了特殊时期业务建设机制:一是积极开展互联网会议、培训方式,利用微信、钉钉等手段开展视频会议交流近10次,团队同志们用互联网实现了“面对面”交流,起到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二是严格按照院内各项要求狠抓了运维团队的人员管理,包括健康监控制度、来院制度等等,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三是结合特殊时期信息化工作特点,更加细化人员分工,更加优化事项处置制度,在“边处置边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谁接听、谁处置、谁汇报、谁落实、谁跟踪”的全流程保障制度,做到信息化保障“不漏一事”;四是按照特殊时期信息化设备使用情况,制定信息化核心设备巡查制度,每日两次对信息化机房、会议机房等核心部位进行巡查,确保信息化设备随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截至2月底,二中院信息技术团队圆满保障各类会议30余次,互联网庭审和远程提讯70余次,积极处置干警办公、电话等各类信息化问题,处置群众立案、信访等工作问题近300次,做到了特殊时期信息化保障“零拖延、零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