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新冠肺炎疫情下保密工作不可缺!

本站发表时间:[2020-03-2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蔡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权威部门及时发布防控措施和医疗救治情况信息,从而让公众全面了解疫情进展,知晓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在这场硬仗中,信息公开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近期网上也出现一些关于泄露疫情信息、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例,值得引起注意。

  一、典型案例

  (一)泄露个人隐私

  2月3日,某医院5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用手机偷拍并通过微信转发传播该院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病程信息,其中包括患者姓名、详细住址、工作单位、诊疗信息等基本情况,造成恶劣影响,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规定,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战“疫”当前,公众迫切需要掌握高危人群的具体信息,这种心理虽然可以理解,但个人信息的泄露,比如联系方式,将导致电话骚扰、辱骂甚至威胁他人等不理性行为,给部分人群及家庭带来干扰和伤害。

  (二)泄露工作秘密、内部信息

  某市政府拟恢复部分受到疫情影响的公交线路。在参与方案讨论过程中,2月2日上午,该市公交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范某在方案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关于恢复部分公交线路的通告(讨论稿)》发布至公司微信群。在没有证实信息准确性的情况下,公司5名中层干部在朋友圈进行了转发,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该市公交公司党委决定对范某给予免职处理,其他5人给予诫勉谈话处理。

  该案例中被泄露的文件内容涉及疫情期间公共出行等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且该方案处于讨论阶段,其中公交线路信息和恢复时间都未最终确定。泄露发生后,对公众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对社会管理秩序和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二、疫情期间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注意事项

  一是工作在家不涉密

  疫情很凶险,工作任务重,在家办公,安全工作两不误。

  切  记:涉密不回家 回家不涉密

  保密提醒:涉密文件、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带回家;不在家中谈论国家秘密;不在普通手机通话、短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二是网上办公不泄密

  用远程协同、视频等方式处理公务,少开会、少集中、

  少见面。

  切  记: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

  保密提醒:不在任何形式的互联网办公中涉及国家秘密。

  三是场所消毒不失密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等场所要按时开窗通风,清洁消毒

  涉密载体要定期擦拭消毒。涉密会议时间较长的,会议期间也需要开窗通风。

  切  记:保密要求要落实 工作步骤不简化

  保密提醒:清洁人员进场消毒之前应问询并登记;涉密文件阅办结束先收好再洗手;涉密会议期间开窗通风要防止泄密信息泄露。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刻,要掌握好保护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拿捏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分寸,保护好秘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与及时准确公开疫情信息一样,都是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抗“疫”胜利的重要保障。既不能打着保密的幌子拒绝公开,也不能借着公开的理由抵触保密。该保密的严保死守,该公开的公开透明。正值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公开+保密”才能稳住民心、稳定大局,才能让没有疫情的春天更快到来。


[供稿单位:北京市二中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