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军,从军21年,2015年转业到二中院。
角色转换间,军装换成了法院制服,但那颗党员的初心始终未变。
离开军营的他依然感觉自己是个“兵”,领导布置任务时,总是习惯性地答“是,保证完成任务”。21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任务不论大小,他都认真对待、尽心尽力完成。
“疫情就是战役,社区就是战场,使命就是召唤,其实没任何想法,就是想做些事情,想贡献点自己的力量,想做些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留给自己记忆中一些特别的回忆。能有幸下沉到一线参与抗疫工作,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很欣慰”,下沉社区报名时,他没有任何犹豫。
这次新冠疫情让董利军想起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历。那时候,他在部队服役,他所在支队的几名军医踊跃报名投入到了小汤山的抗疫救护战斗,深深地感动了他。疫情结束后军医们归队,他和其中一个聊起,问道:“你当时不怕吗?!”年轻军医答到:“我也怕,毕竟有老婆孩子,但那个时刻只有我们医护人员才是专业的,而且我还是军医,更应该冲在前面,医生就应治病救人,本职工作而已”。
董利军心想,好一个而已,答的多么轻松,谁又能体会其中的压力、忧虑和责任。疫情期间还有很多武警战士执行着日常的武装巡逻、武装押运、警卫守卫、看押看守、礼炮鸣放等任务,他们都没有退却,冲在一线,履行使命。这次对话震撼了他的心灵,也促使他十七年后坚定地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
阔别三尺岗台,踏上社区抗疫一线舞台,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一个二十一年老兵的忠诚、坚毅、责任与担当!
“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为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点力所能及的力量,更何况自己有当兵的光荣历史!”董利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