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期间,为保障执行工作“不间断”,北京二中院根据不同案件的实际情况,转变执行工作方式方法,奏响“善意执行变奏曲”。在非常时期,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向社会传递司法公正与温暖。
加快节拍——快执快保快委托 信息技术助执行
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二中院虽然减少了外出执行行动,但积极转变执行工作模式,进一步压缩线下“人工跑腿”,大力推进线上“数据跑路”——加大“总对总”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力度,依托电子政务邮箱办理不动产查封、工商银行账户解冻和续冻、事项委托系统委托当地法院办理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确保执行质效高水平、高速度运行。2月以来,北京二中院对外委托执行数量达160余件,受理外地法院委托北京二中院执行案件办结率达100%,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对300余个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冻结、扣划。
北京二中院在严把程序关的前提下,创新信息化工具使用方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24小时内顺利完成为抗疫医院线上解封1600万元。此外,为做好疫情期间刑事案件续封续冻工作,北京二中院执行局与云南、天津多地银行、法院开展联合行动,借助事项委托系统在几天内完成多地数个银行账户的续冻工作,用信息技术“跨越千山万水”,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
放慢节奏——缓冻缓扣缓执行 多方寻策护民企
疫情期间,北京二中院执行局第一时间开展执行案件中的涉疫企业排查工作,对承担抗击疫情任务的企业、机关审慎采取查扣冻和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惩戒措施,对为抗击疫情当事人申请临时解除限高、失信措施的,经过审批后,给予当事人一定宽限期,及时为其解除限高、失信措施。同时,贯彻善意执行、文明执行意识,加大案件调解力度、衡平协调各方诉求,全力维护民营合法权益,缓解广大中小微企业困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北京二中院受理的一起执行案件中,申请执行人为一家中小型物流企业,被执行人为当地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因此前已查控的该医院医疗设备、不动产使用权等财产和财产权益无法在抗疫当下进行处置,其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亦少之又少,冻结扣划该账户余额将对医院抗疫工作造成极大影响,然而除此之外被执行人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另一方面,申请执行人因受疫情影响,物流订单数量骤减,生产经营遭遇困难。正当申请执行人以为无法及时追回5千万元执行款来缓解企业危机、支撑复工复产时,案件承办人在与被执行人有经济来往的案外人中,发现了被执行人有一处1亿余元的到期债权。随后,申请执行人向北京二中院提交了执行该到期债权的申请,但该案外人是否能积极履行却未可知。为让该案外人在尽早同意主动履行还款义务,承办法官多次与该案外人企业进行联系,并动情地对其进行劝说:“正值全民共克时艰之时,同为企业应知苦心经营之不易,若能在此时相互体谅,更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最后,该案外人表示对该到期债权无异议,愿意积极配合法院主动履行债务,愿意与同胞一起共渡难关。申请执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原本因为疫情可能将面临破产的企业又有了生的希望。
平稳舒缓——稳妥稳控稳推进 财产处置不停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北京二中院坚持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财产处置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二中院对符合处置条件、非因疫情原因造成无法变卖的查控财产,坚持在稳妥施策、稳控把握基础上“应拍尽拍”的原则,司法辅助机构提供24小时咨询热线;对疫情期间如何进行交付等问题,司法网拍组和案件承办人随时保持电话畅通为来电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通过司法专邮邮寄成交确认书、拍卖成交执行裁定书的“无接触”方式完成权益转移,为当事人、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从而确保依法公正、妥善有序推进财产处置环节。自2月3日以来,北京二中院通过京东、淘宝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开拍的执行标的物达35件,上拍标的物金额总计超过18余亿元。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战“疫”中,虽然无法同医护人员一般冲锋陷阵于一线,但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这道防线上,北京二中院执行队伍积极作为、顺势而为,共同谱写了非常时期的善意执行变奏曲,用司法的公正与温暖迎接阴霾消散,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