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花椒直播”挑战高空极限坠亡案

——司法引导网络价值重建,是对折翼梦想的祭奠

本站发表时间:[2020-04-0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回望2019年,多起司法案件为互联网描摹法治细节,其中“花椒直播”挑战高空极限坠亡案是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案中,自称“中国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的“花椒直播”平台主播吴某,在录制视频时意外高空坠亡。其母何某将“花椒直播”所属企业密境和风公司诉至法院。北京四中院经审理认定,密境和风公司对吴某持续进行危险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诱导作用,最终判决其赔偿损失3万元。在笔者看来,这起案件集中体现了司法机关在规范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积极又审慎的态度。

  近年来,互联网攻城略地不但使头腰部企业大受其益,更重构了国民生活。但是,单纯以“流量—盈利”为风向标的运营策略,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扩张中迷失了自己。仅以直播行业为例,有的小主播为吸睛导流,采用了突破公序良俗底线的方式吸引观众;有的大主播口不择言,利用影响力向粉丝输出负面价值观;还有的直播平台对不当直播行为不但不加以规制,甚至加以推荐、以为卖点。种种荒诞说明,互联网要么迎来彻底洗牌,要么就必须在透支公众信任之前,及时进行价值重建。

  时至今日,我们已习惯于互联网的多样表达,并在一次次围观中突破想象的局限。但法律之所以是网络权利的基石,正因其也为网络行为划定符合公众期待的边界。

  对于通过良法善治引导互联网发展,中国司法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对于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司法机关有责任直接“点题”。在本案中,裁判者在对案情进行分析后即明确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这一观点与“微信踢群第一案”等涉互联网案件一脉相承,更与我国日趋完备的互联网管理体系相衔接。通过司法案件把正能量写入互联网精神,正是法治赋能互联网发展的应有之义。

  难能可贵的是,司法在价值引领之中体现着对互联网精神的尊重。互联网令人沉醉的活力,就在于它是一个在分享和创新中探索无限可能的内容市场。为消费者利益计,我们不免以真实、健康、安全等要求对市场进行规范,但这种好意不应蜕变为仅允许网络市场出售取得认证的少数商品。违反互联网规律的粗放管理,终将导致互联网生命的抽离。

  以智慧、审慎著称的中国司法,当然无法容忍削足适履。挑战高空极限坠亡案就是有力证明。本案判决提醒从业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网络行为进行规制。

  在笔者看来,这种明白指出过错、确立规则的“负面清单”式审判思维,对于完善互联网法治具有珍贵意义:互联网需要正向引导,但规范来源于负面价值的拔除,而非在限定的空间内刻意追求整齐划一。司法的天平并非高高在上地裁量,而是在比较和权衡中慎重调适,力求找到秩序、自由与权利最大相容的统一。

  最后,本案充分说明,司法绝非扰动而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捷径。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司法机关强力托底,如吴某不幸身故之类的事件,大概会遵循“事件发生—舆论声讨—协商赔偿—息事宁人的经营逻辑”。在这样的悲喜循环中,矛盾一直在酝酿积累,一次次看似被抹平的纠纷在达到社会容忍的阈值后,却会震荡出对互联网行业的总冲击。

  对于拥有“自净”能力的网络场域来说,只顾牟利罔顾责任的行为没有未来可言。但是,如此清算却只能带来均输局面。正是司法的精准介入,以更少痛楚、更少曲折、更少遗憾的付出,让互联网把握住价值回归的平衡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律的价值引导下,包括直播在内的互联网应用将让我们见证更多人生起航,而非梦想折翼。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