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一堂“云法庭”中的“云法治课”

本站发表时间:[2020-04-2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曹红坤

  “方老师,您和同学们那边的画面和声音清晰么?”

  “非常清晰,杨法官您那边可以开庭啦。”

  “好的,现在开庭!”

  随着庄严的法槌敲响,4月22日下午,北大附中60余名高一、高二学生通过“北京云法庭”与“腾讯会议”软件的有机结合,在线旁听了由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法官杨光担任审判长开庭审理的一起盗窃案。

  每学期开学伊始,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副庭长秦硕都要给北大附中的同学们讲一堂法治课。疫情期间,秦硕副庭长依然没有忘记大家。疫情防控不放松,法治教育不停摆,如何通过“云法庭”系统为同学们讲授法治课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与北大附中模拟法庭项目负责老师的多次沟通,他们决定通过“北京云法庭”和“腾讯会议”软件同屏使用,将正在进行的法庭庭审活动送到每一位同学的电脑屏幕上。经过海淀法院技术保障部门的调试,相关技术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

  为了使这堂特殊的法治课更具有针对性及可听性,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仔细梳理了近期具备开庭审理条件的案件,最终选定了一起发生在距离同学们学校百米距离的新中关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的一起盗窃案件。

  本案中,被害人张某某使用了被告人韩某某的购车指标购买了一辆宝马X5型汽车。2019年10月,被告人韩某某使用自己配合张某某购车时提前配好的车钥匙,在新中关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盗窃被害人张某某停放于此的宝马牌X5型汽车,经鉴定该车辆价值人民币49万余元。

  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法庭有序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庭审程序。在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在线播放了案发现场的多角度监控录像,让每一位在线旁听的同学直观的看到了案发全过程。

  这场“云庭审”不仅为每一位准备参加校园模拟法庭项目的同学展示了严谨的法律程序,这起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案件更让每一位同学对定罪量刑等问题充满了兴趣。庭审结束后,师生们就相关问题与杨光法官进行了线上交流。

  “杨法官,本案被告人盗窃了一辆宝马车,除了车辆的价值外,判刑的时候还会考虑哪些情节呢?”

  “杨法官,本案中被害人租用了被告人的购车指标,这种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么?除了车辆可能被盗外,还会有什么风险呢?”

  面对师生们的踊跃提问,杨光法官结合具体案例从犯罪构成、犯罪金额、法律规定等方面一一回应,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课后,同学们结合自己要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的角色,给老师发来许多心得体会,老师也把同学们的感想发给了合议庭。

  卢同学:我进一步明白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尽管是“云庭审”,在法庭上应该有的流程和环节全都没有缺少,而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方在推进庭审、宣读材料时都非常严肃认真。即使整个庭审都在线上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但在审判长主持下,每个程序仍然按照法律规定毫不含糊地进行,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王同学:今天我完整观摩了庭审流程,并且也看到了庭审现场的庄严。举证质证的过程是十分流畅的,所以公诉人要在开庭前作好充分准备,将证据分类,列出证据清单,并且写清楚证据所证明的内容,这样在庭上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别人清楚自己的观点。

  吴同学:我觉得辩护人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方面进行辩护,比如今天的辩护人就打了亲情牌,提到了被告人家里有三个孩子,经济压力大。而且,庭审中被告人如果持有积极良好的认罪态度的话,会减轻量刑。

  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作为全国首批“青少年维权岗”“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帮教中司法”的工作理念,将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作为常态化机制,探索“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以法治副校长和亲职教育两项特色工作为抓手,针对学生、家长、老师三类重点群体,采取家庭、学校、法院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