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谨防电信诈骗,看紧“钱袋子”!

本站发表时间:[2020-05-1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赵羚男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据人民网报道,根据大数据分析,2016年至2018年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的案件量及在全部刑事案件总量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案件量显著增加,同比升幅为50。91%。以网络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也愈发严重,2017年网络诈骗案件仅占全部诈骗案件的7。67%,2018年占比猛增至17。61%。在2019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2。7%、123。3%,发案数同比下降3。1%。

  那么电信诈骗有无规律可循?千变万化的诈骗手段主要包括哪些典型种类?对于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又该如何做好源头防范?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北京一中院的法官,详细了解一下电信诈骗。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因危及不特定多数公众的财产安全,有必要予以严厉打击。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二、电信诈骗的主要特点

  01蔓延快、范围广

  电信诈骗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电信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与普通的诈骗犯罪不同,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并没有明确的侵害对象,他们主要利用现在信息技术的便捷、快速、高效和高覆盖率进行犯罪,只要是手机用户或者是 QQ、微信、网银等特定的用户群体,都可能成为受害人,只要你使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就会接收到诈骗信息。由于我国的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号码是根据地域区分的,这样很容易专门针对某一地区撒网。犯罪分子利用这种规律,不需要认识受害人,不需要知道其身份信息,就可以针对诈骗对象区域的号码段进行群发信息或者盲打,不仅国内甚至国外的受害人都可以覆盖到,可以说是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地域,具有蔓延快、范围广的特点。

  02手段多、翻新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手段更新快、技术含量高,不断地与通信业、金融业、网络技术交叉和渗透,已从最开始的邮寄刮刮卡中奖发展到手机群发短信、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再到租用国外服务器,利用黑客技术、木马软件盗取受害人信息、便捷的网银功能等。犯罪多数是非接触、远程控制,诈骗活动的行为实施地、结果发生地等大都分散甚至跨国。目前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已达 40 多种,并且其利用的都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比如电话欠费、欠水电费、亲友遇到麻烦需要汇款、领导在外出差急需用钱、响一声电话、网购订单出现异常需要退款重买、涉嫌诈骗和洗黑钱需要转移钱款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某某电视节目中奖观众等,并且把来电显示改为 12315、10086、110、120 等常见的业务电话,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此外,犯罪分子还会根据社会热点进行新的诈骗内容、通过不断揣测受害人心理调整诈骗手法。比如近期比较常见的防疫物资购买、疫情捐款、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二胎开放后的“新生儿生育补贴”等。

  03组织化、地域化

  犯罪分子多以集团自居,以团伙为结构,以公司为管理模式,分工明确,从搜集受害人信息、预选目标、实施诈骗、提取现金、转移赃款,诈骗团伙内部都进行严格分工,且主要的犯罪人员大都以诈骗为生。反侦查意识及技术趋于成熟,作案人员会将作案用的手机和生活用的手机严格分离开来,诈骗成功用过一次的银行卡和电话卡不会再用第二次,团伙居住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策略,且规模不断扩大。此外,电信诈骗作案人员按作案的手段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分类,或以家庭为单位,有的甚至以村庄为单位,有一定的地域性、区域性特点。

  三、电信诈骗的典型种类

  结合北京一中院近年来成功审结的电信诈骗案件,电信诈骗的典型种类可分成如下三类:

  01中奖型诈骗

  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诈骗形式,被告人谎称被害人中奖,诱使被害人先行支付手续费后方可获得所中奖品或奖金。

  案例:被告人电话联系被害人栾某,自称是匈牙利OTP商业银行的员工,通过电话告知其手机被摇号中奖。次日,另一位自称该行工作人员的人通过电话告知其所中三等奖是一辆奥迪牌A61。8基本型轿车,价值30。8万元。由于抽奖当日其不在现场,故他们已将该车销售,扣除税金后剩余现金22。9万元,并索要了其身份证号与农业银行的账号,后又向其索要海外汇款证明文件,由于其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对方就主动介绍了会计师并委托了他人来经办此事,但要求其缴纳其所接受金额2%的投保金以及150元的委托费,共计4585元。于是受害人便向对方提供的账号内汇款。款汇出后,对方却打电话告知被害人银行已经下班,给被害人的款无法汇出,要在三天后再汇,但对方始终未兑现汇款的承诺,反而继续让被害人汇手续费,被害人方意识到自己被骗。

  另一被害人杨某亦接到一个自称是美国MKT国际投资银行的男子的电话,称其手机号在该公司中了三等奖,即价值27万元的宝马轿车一辆,让其到深圳领奖,被害人回答无法前往深圳。次日上午,另一位自称工作人员的人又通过电话告知其可以办理现金兑换,缴税后剩余21。8万元,并让其开立一个银行账号。于是被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在工行开设了一个账户。当日,对方以需要交手续费的名义让被害人向提供的账户内汇款4528元,其汇款后,又有一女子以类似借口让被害人再次汇款,于是其意识到被骗。

  在该案中,被告人利用谎称中奖,共计骗取5位被害人人民币43万余元。

  02冒充公职人员型诈骗

  被告人通过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假冒其他公职人员身份,诱使被害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从而将被害人账户内钱款占为己有。

  案例:2014年9月至11月间,被告人张某等40人先后出境至肯尼亚,参加台湾居民吴某等人组织的针对我国大陆居民进行电信诈骗的犯罪集团。该犯罪集团租用肯尼亚内罗毕市一处别墅作为窝点,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冒充医保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编造虚假事由,骗取相关被害人钱款。窝点内人员互有分工配合,对于诈骗所得有相应比例的提成或奖励。

  被告人李某作为电脑操作手,负责向大陆不同地区不特定居民发送含有“医保信息泄露”“转拨电话报警”等内容的电话“语音包”。

  从事一线接打电话工作的被告人雷某等人冒充“医保局”等单位工作人员,谎称被害人医保卡存在消费异常或身份信息泄露被冒用等情形,建议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警。

  从事二线接打电话工作的被告人罗某等人冒充公安民警,虚构被害人个人信息因泄露而被用于犯罪活动等事实,谎称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要求被害人提供详细的身份及银行账户信息。

  从事三线接打电话工作的被告人杨某等人冒充检察官,以要对被害人资金流向进行调查为由,谎称审查完毕之后会将钱款退回给被害人,骗使被害人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或者要求被害人登录网页下载安装载有木马病毒的程序,后由同伙通过远程操作获取被害人转账验证码,对被害人的电子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操作,从而骗取钱款。

  经查,该案的犯罪集团先后骗取20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120余万元。

  03网络诈骗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在利用电话实施电信诈骗的基础上,慢慢衍生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的新型诈骗手法。以下以近期疫情期间常见的诈骗手段为例对该类型诈骗进行讲解。

  首先,防疫物资采购类诈骗

  虚构出售防疫物资是本次疫情诈骗中最常见的诈骗手段。其中,以出售“N95口罩”等防疫用口罩为由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手法较为常见。该类诈骗分子往往倾向于从熟人下手,虚构自己持有防疫物资或者有购买渠道的事实,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出售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的信息,吸引好友前来询问购买,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物资的详细情况,骗取购买者的信任。往往在购买者转账成功后,犯罪分子便失去联络。

  第二,爱心捐赠类诈骗

  本次疫情之初,部分地区的疫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了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社会各界纷纷自发组织向特定地区捐赠各类物资。此时,部分不法分子趁此机会,冒充民间公益组织募集资金,吸引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前来捐款,将用于爱心捐赠的钱款据为己有;也有部分不法分子替换公益组织募捐信息中的收款二维码,将爱心人士的捐赠款转入个人账户,进而非法占有。此外,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等冒充政府部门,发送爱心捐赠的虚假信息,甚至搭建虚假的官方网站,利用群众的同情心骗取捐款。

  第三,退改签类诈骗

  疫情发生以来,有效的隔离措施成功阻止了疫情的传播,为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但受相关隔离政策的影响,出行计划改变的情况较为频繁,部分飞机、火车、汽车票需要改签或退票的情形也比以往更多。不法分子趁此机会,通过发送短信,以办理退改签为由,诱使被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或者点击短信中的网址,套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致使被害人银行卡中的财产遭受损失。

  四、电信诈骗防范的行为指南

  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个不”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验证码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最后,小编想分享给大家一则非常实用的防诈骗口诀,让我们一同维护电信安全,让电信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个人信息很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

  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要保守

  提防非法假网银,支付限额要设立


[供稿单位:北京市一中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