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法治“出手”,匡扶正义!

本站发表时间:[2020-05-2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吴卫娟

  2020年4月3日上午,持刀杀医者孙某被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依法执行死刑。消息一出,就斩获了10万+的阅读量。10万+阅读量的背后映射出了民众的复杂情绪,既包含对持刀杀医者的愤怒,也包含对仁心医者的同情和惋惜,更包含着对法治“出手”护航医者仁心的认可。

  据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的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有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超三成医生有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暴力伤医、甚至持刀杀医事件往往会带来医护人员伤亡、家庭破裂等血淋淋的惨痛后果,法治在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绝不会姑息。暴力伤医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重则构成违法犯罪,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甚至被判处死刑。

  近年来,我国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持刀杀医等违法犯罪行为,出台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颁布,首次将“破坏医疗秩序行为”纳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2018年,《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要求公安部等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其中第106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暴力伤医、持刀杀医等恶劣行径划出了“红线”,切实打击了违法犯罪者的嚣张气焰。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科学立法之后仍需要严格执法。法律法规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暴力伤医、持刀杀医等恶性行为就此“烟消云散”,也不意味着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就能“顺风顺水”,法律法规能够严格被执行才是法治彰显力量的关键点。

  当然,单纯靠法律的震慑解决所有的医院暴力事件是远远不够的,医患和谐关系的形成始终离不开民众法治思维的建立。患者遇到问题轻率付诸极端行为,只会恶化事态发展,相反,学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理智之举。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提升百姓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上“下苦功夫”“做足文章”:不断强化“法律十进”普法宣传活动力度、提升普法宣传活动质量;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订单式”“输入式”普法活动;联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在提升民众法治思维方面打好“组合拳”。

  仁心医者,救死扶伤;人民法官,匡扶正义。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医护人员成为“最美逆行者”,在他们拼了命守护全国人民生命安全之时,法治也将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伸张正义。法治利剑出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供稿单位:房山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