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申进:十五年只做一件事儿

本站发表时间:[2020-06-0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田琳

  1990年,海淀法院行政审判庭成立。作为中国最早审理行政案件的基层法院,海淀法院行政审判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岁月,直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行政法治的历史进程。

  三十年间,海淀法院行政审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用一件件的“全国首例”“重大影响”典型案例不断的发展壮大;海淀法院行政法官们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苟同合,通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审判经验。

  2005年,是海淀法院行政庭成立的第十五年。这一年,作为“新人”的申进,来到了行政庭。说是“新人”,其实也不太“新”,因为在这之前,他先后在山后法庭当过书记员、在民二庭审过家长里短、也在政治处负责过教培人事,已经是一名有着十年院龄的海法人。

  在行政庭的十五年,申进从“新人”成为“资深”,作为副庭长,他也有了江湖名号“申老师”。十五年来,虽然没到一天结一个案子的程度,但也审了不少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举,但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也把美好的青春、扎实的积淀献给了行政审判。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十五年没做别的,就做了行政审判这么一件事儿。

  震惊之后是镇定

  来到行政庭不久,申老师发现以前积累的民事审判思路和经验,并不适用于行政审判,可以说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重新探索。他没日没夜啃完了行政审判的法律法规,尽量把“功课”做扎实。

  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申老师审理过一起涉拆迁的案子,当事人对抗情绪非常大,只要开庭就是从头吵到尾,导致申老师不得不两次休庭。到了第三次开庭,申老师下定决心,就算开到晚上10点也要把庭开完。这次他改变了庭审策略,先让原告充分地表达诉求。就这样,原告滔滔不绝地从早上9点说到中午12点,申老师也认认真真地聆听了三个小时。也不知道原告是把诉求都说完了,其“被聆听权”得到了充分保障,还是确实说累了,下午4点,庭审顺利结束。经过此次“震惊”,申老师原本乐观地以为,未来驾驭任何庭审、面对任何当事人都会云淡风轻、云卷云舒,没想到后续还有无数的“震惊”:一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开庭之前相互问候、相聊甚欢,开庭之后剑拔弩张、寸步不让,气氛变化之快让申老师觉得有些恍惚;一起案子的当事人,败诉后“义愤难平”,强烈要求申老师重新开庭并判自己胜诉,甚至不惜翻越法院围墙;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庭审结束后气势汹汹地横穿法庭,直奔对方代理律师,幸亏值庭法警眼疾手快,否则该律师被撕坏的就不仅仅是毛衣了……

  现在,申老师已经可以很镇定地面对各种震惊,而且慢慢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可以在“民告官”的法庭上,平等地用法律讲清道理、用事实陈述意见,原告面对政府机关能毫无惧意又心平气和,被告面对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甚至庭审过后,被告还会主动地帮助原告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法治进步的生动展现。

  很专业才能被信任

  多年的行政审判,申老师从基础做起,困惑过、苦恼过,也惊喜过、兴奋过,审过的案件涉及土地、工商、卫生、教育、环境等等,关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政府机构行政管理的各个类别。

  行政审判的困难之处不仅仅在于,案件复杂疑难程度不断加大、新型案件不断出现,更在于原告当事人对法庭、对法官本能的不信任,觉得自己告的是“官”,而恰好法官也带“官”。

  申老师一直认为,在行政审判中赢得原告当事人的信任非常重要,除了要多倾听、多沟通,更重要的是要足够“专业”,行政法律法规、各行政单位的职权都要烂熟于心,法庭上各种突发状况都要有处置预案,对各种利益的权衡要有敏锐的感知和精妙的把握,然后运用专业的法律思维和司法能力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得益于这份专业,他的裁判文书也多次在全市法院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奖。专业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也是需要通过“大场面”历练的。申老师还审理过一起涉拆迁案子,光原告就有100多位,申请旁听的群众也有200多人,这样的规模只能在大法庭开庭。申老师说,那是他第一次在大法庭开庭,一想到能容纳400人的法庭都要被坐满,一想到自己要在这么大的法庭里驾驭庭审,头一天晚上也睡不着觉,庭审当天坐在法台上也直冒汗。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构建是否顺利,这些都离不开行政审判的保驾护航,也离不开行政法官的敬业和专业。

  风景永远在路上

  在行政审判之外,申老师也有自己的爱好,只是工作中专业的惯性太大,直接导致他的这些爱好或多或少都有些“专业”。

  比如,申老师喜欢看书,而且只喜欢看社科类、历史类的图书。最近刚刚看完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这套“简史三部曲”。他觉得这类图书看似枯燥无趣,实则能让自己享受一段安安静静的研究、琢磨、思考的时光,会忘了其他所有的烦恼和喧嚣。

  再比如,申老师喜欢看剧,而且只喜欢看纪录片。他觉得纪录片能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律政类纪录片能让自己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模式。但是最近,他准备看一些年轻人爱看的书和剧,因为他发现,除了工作,和自己的助理或是庭里的年轻人都没有共同话题,自己面临着代沟危机,十分枯燥无趣。

  申老师最大的专业爱好是自驾,尤其喜欢自驾到那些自然、野生、未经旅游开发的地方。和亲朋好友开着车,驰骋在宽阔的或是崎岖的路线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也享受着沿途的惊喜、感动和自由感。他最远的一次自驾,是从北京一直开到青海的阿尼玛卿山脚下,整个旅途往返4000余公里。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已临知天命之年的申老师,用十五年的青春岁月,亲身经历着行政审判的发展进程,寻求着更多更好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倾听着自己内心深处关于公平正义的声音,始终热爱着行政审判,坚守在海法行政审判的法台上。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