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法集资类案件在案件数量、涉案金额、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呈上升势头,其中53%以上遭受损失的投资人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了保护群众投资利益,让群众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投资陷阱,今年6月,北京市启动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6月28日,昌平法院刑庭联合昌平区三街社区,向社区居民开展主题为“防范非法集资、谨慎投资理财”的普法讲座。
首先,刑庭法官助理黎博涵介绍了非法集资行为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四大特点,帮助居民快速识别非法集资行为。违法个人或单位往往没有合法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其通过社会公开宣传,以承诺高额回报为利诱,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随后,黎博涵结合该院审结的典型案例,对常见及新出现的非法集资手段、方法加以剖析,指出犯罪分子通常利用民众贪图高额回报的心理进行犯罪活动。最后,黎博涵从准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为居民有效防范非法集资带来了一份避“坑”指南,增强居民“捂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的理念。
此外,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情况,黎博涵提醒青年居民在就业时,警惕涉嫌非法集资的不法单位,避免自己因为贪图高收益的安逸工作,而步入犯罪的道路。活动最后,居民们就自己及亲朋遇到的非法集资事件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经过本次普法宣传活动,在场居民对非法集资的不法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有效提高了非法集资防范意识。该社区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这种深入群众的普法活动对居民们而言十分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