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大火,大小演员演技炸裂,情节环环相扣,各路剧评飘红,剧情梗火遍全网……
“张东升带你去爬山”
“朱朝阳把你写进日记”
“普普给你唱小白船”
……
结局是童话还是现实?
全剧终时,作为观众我只会说“真好看!”,而作为一名少年法官,剧中的孩子屡屡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恍惚。
第三集“少年宫”
小普普回头看到了已故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你们去哪了,你们不要走了好不好,我给你们唱歌……”
第十二集“角落”
严良去看因吸毒引起精神障碍的爸爸,“你不是希望我将来做个好人吗?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才算好人。老陈说,我跟你一样。你觉着呢?”
朝阳和单亲妈妈一起吃饭,“妈,暑假班的成绩单发下来了,我又是第一名,你不开心吗?……妈,我会成为你的骄傲的!”
于我而言,普普、严良、朝阳就像影子,影子的主人就是走进少年法庭的孩子们。
消失的父母
一个冬日,小东与初次相识的同乡发生了一夜情,之后二人再无联系,她甚至已不记得同乡的名字,但不久后小东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没有勇气去医院,用了很多“办法”想自己解决,没想到这个孩子很坚强。直至深秋,小东一日腹部剧痛,她拿起一把剪刀忍痛找到一间公共卫生间……婴儿是清洁工发现的,小东已不知所踪。一年后,小东是我的被告人,罪名:遗弃。孩子已被安置在福利院,身份是“孤儿”。
小东的孩子与普普一样,都是“孤儿”。普普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了家人,小东的孩子却是被妈妈主动放弃的,爸爸甚至永远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于少年法官而言,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因为经过救治,他挺过来了,而且健康的活着。那些因遗弃而夭折的孩子,我们除了依法酌情从重处罚外,已无力回天。但小东的孩子又是不幸的,他的成长缺失了原生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躯体里永远住着一个哭泣的婴儿。
少年法庭的法官会遇到各种权益受损的孩子,其中来自家庭成员的伤害行为最为隐秘,带来的伤害后果也最为严重。记得曾经有记者对于家庭成员侵犯未成年人权益刑事案件产生过疑问“这样的犯罪怎么杜绝?太难了吧?”
是的,很难!但如果成年人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受伤的孩子会大大减少。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位保姆,她发现了女孩被养母的儿子性侵,于是带着女孩报警,脱离虎口;我们看到陌生人主动曝光女孩在候车室被男性家庭成员当众猥亵的视频,公安机关立即跟进处理。可以说,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每个人都应是其中一员。我们应当告诉孩子,不要让侵害成为秘密,只有勇敢才能战胜黑暗;我们也想告诫成年人,请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不要吝啬你的善意。
问题少年
一起聚众斗殴的案件,四个开庭时刚满18周岁的被告人,因为义气用事,帮朋友打了一架,把对方的多人打成了轻微伤。旁听席上坐着三对满脸愁容的父母,还有一对年轻的男女,他们是小涛的发小儿和女朋友。庭审顺利结束后,是少年审判特有的“亲情会见”,出于职业习惯,我问起了小涛的父母,那个清瘦的男孩淡然地说“我爸在坐牢,我妈不在了……他判的无期。”后来,经了解,小涛的爸爸杀了妈妈,碎尸。那年,小涛只有8岁。发小儿和女朋友都知道小涛身世,发小儿说“他人很好,就是有时有点冲动,可能是缺少爱……”女孩说“他长大不容易,他对我很好,他需要关心”。二人都愿意支持小涛判后回归,记得我说“谢谢你们,你们很棒!”
小涛和严良一样,是典型的“问题少年”。严良的父亲虽然因为吸毒毒坏了脑子,但是爸爸还记得严良最爱吃梨,剧终前,严良终于得到了父亲手中的梨,他也笑了。但小涛不同,从8岁的那一天起,父母永远变成了他成长的阴影,日后的每一次提起都是扎心的痛。扭曲的家庭叠加放肆的成长,他做到被告席上,不是意外。
少年法庭的法官总是会说“没有天生的问题少年,只有不负责任的问题父母。”对于成长,不负责任不光是不闻不问,也包括不尊重、不理解和不懂爱。当家庭教育出现偏差,成长就会出现异化,爆发就是孩子的极端行为。我们不该只单纯的义愤“坏小孩”,其实孩子都是被养坏的。
极端的爱
小爽是知名大学的大一学生。一天深夜,小爽持刀扎伤了室友。经医学鉴定,这不合常理的行为是因为小爽患有重度抑郁,伴有幻觉、妄想。案发前的一段时间,室友在小爽的世界里变成了“魔鬼”……庭审平静的结束后,父母和小爽进行了简单的对话,十句话中“必须”“一定”“绝对”等毋庸置疑的肯定词,出现在八句话中。小爽的目光从平视父母慢慢移至了脚尖,我终止了见面。小爽告诉我,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对他有着极其严格的教育,不管成绩多么优秀,妈妈都会说“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从小他就认为如果自己不够优秀,就会失去父母的爱。但是上了大学后,由于班里的同学都是各地的优等生,他的成绩变得平庸了,而这种“下滑”是父母无法接受的。长期的压抑、焦虑终于打垮了他。
这时,朝阳的那句“妈,我会成为你的骄傲的!”会不会让作为家长的你心中一颤。每年,我们都会收到一些因为精神问题而导致犯罪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学霸”,是“乖孩子”,是永远无法比拟的“别人家的孩子”。在那些光鲜成绩单的背后,总有一个疲惫不堪的小身躯在负重前行,他们背负的是父母的无限期望。但骄傲的父母总是会忘记问一问“孩子,长大了你想做什么?”
少年法庭审理的案件或许是特殊的、极端的、少见的个案,但是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折射着“成长的烦恼”。法官们看到了,但看到时已成定局,孩子的痛哭流涕,家长的悔不当初,也无法改变裁判结果。不要固执的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不要像朝阳的妈妈那样对他/她说“你懂什么?”
用爱陪伴成长,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父母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