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孟庆军的60岁生日。最近,他一直在忙着一件事儿——「道别」,和以前的老同事道别,和部门的年轻人道别,有一丝伤感,但更多的是豁达。
孟队清楚地记得他从部队转业来到海淀法院的日子——1992年8月20日。从「橄榄绿」到「藏青色」,从军装到警服,一身制服他穿了41年。
年轻时,他曾笔挺地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的标兵线上,一动不动,手指冻到发紫,脚底站到麻木。入院后,他依旧保持着雷厉风行、勇敢刚毅的军人气质。
1993年4月30日,改为:我院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成立司法警察大队。孟队在警队成立之初从刑庭调过来,一路从副队长、指导员、政委,层层晋升到大队长。
转眼间已是28载,往事如过电影般倒放在脑海,一帧一帧,格外清晰深刻。他说「在海淀法院,有太多故事都值得被记住,有太多美好值得被回忆。」
01
司法警察大队虽是保障部门,却是一支冲在审执工作前面的队伍。押解、值庭、处突、集中送达、信访维稳……他们的工作繁重且枯燥,平凡却充满风险。
押解是法警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一次提押,他们都会不露痕迹地把可能藏匿刀片、绳索等危险物品的可疑地方仔细检查一遍,留心观察嫌疑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微动作,确保万无一失。
2013年12月,我院审理了震惊全国的某专案。这起刑事案件耗时5个月,从召开庭前会议、开庭审理到宣判,法警大队共提审12次,用时133小时,出动警力310人次,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2018年4月,我院公开审理了肯尼亚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本案被告人、辩护人人数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孟队多次召开警务会,周密部署保障方案,将提押、看管、法庭押解等每一项工作都细分到个人,并在开庭前组织了多次押解和值庭演练。庭审当天法警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庭审有序进行。
孟队说「我一直坚持‘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以钢铁般的纪律锻炼队伍。我相信严有严的道理,事实证明,他们也并没让我失望。海淀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是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队伍。」
02
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负责执行工作警务保障的法警们同样功不可没。他们跟随执行法官去过大大小小的执行现场,见过放满煤气罐和油漆桶的库房,一旦触发就能轰天炸地;见过拒不履行义务,用性命想抵抗的老赖。
面对惊心动魄的突发情况,有谁能真正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说不害怕是假的。法警们用学到的应急处突方案,用理智、冷静和勇敢,hold住了一个个大场面。
孟队说「法警的工作虽普通,却也神圣伟大。我要给能吃苦、肯奉献的法警们竖大拇指。有时开展夜间执行大会战,送押完被拘留的被执行人,都已是夜里两三点,他们短暂睡不到四个小时,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忙碌。」
03
提到警队的年轻人,孟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眼神中也流露出对孩子们满心欢喜的疼爱。
在2016年北京法院开展的全市法院「司法警察大比武」活动中,我院被评为「优秀集体」。在汇演活动的入场式环节,紧随高院和中院之后,第三个入场的我们收获了来自主席台和看台崇敬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
成绩的背后,是小伙子们在酷暑下的艰苦训练,从一招制敌,快、准、狠的「擒敌拳」,到人人必备的「实战防卫技能」,他们一遍遍地练习,反复熟悉动作,警用黑色T恤被汗水浸的湿透。
还有四名女法警被编入到了警棍盾牌队伍,光彩夺目的背后是长达半年多的苦练。训练之余,她们并没有扔下本职工作,在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贪污案中,被告人是名女性,四个女法警小到调动话筒的细节、换庭时从旁听席走到被告席的步数,具体到带证人、鉴定人的入庭顺序、法官宣判时给被告戴手铐的方式,她们两人一组反复练习,加强配合,培养默契度。开庭当天更是5点起床,6点准时出发提押犯人。
孟队骄傲地说「小伙子们英姿飒爽,女警花们同样巾帼不让须眉。在院里,他们代表的是法警队,在院外,代表的就是海法人,绝不能掉价。」
04
法警大队聘用制警察多,复员战士多,年轻干警多。结合队伍结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孟队组织开展了「八一军旅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去养老院献爱心」等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活动。
他坚持着「用制度严管,用感情厚爱」的理念,不光提高了队伍的政治素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还让法警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孟队时常对他们说「你们把青春献给海淀法院,这个伟大的集体也一定会记住你们。」
曾经有一位聘警的父亲得了绝症,那阵子他一直郁郁寡欢,递交辞呈想要回老家照顾父亲。了解到他家里平时的收入来源就靠几颗枣树的收成,生活贫苦,孟队便组织队里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党日活动」,带头自发捐款。后来行政庭得知了这一消息,也加入到了其中,再后来全院都知道了,从院领导到普通干警,大家纷纷伸出援手。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孟队历历在目,「院里亲自把捐款送到了这位聘警在河北的老家,让他父亲及时治疗,病情得到了缓解。」这位聘警也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温暖和爱,感受到自己是海淀法院这个大家庭中一份子,并不是一名「临时工」。
05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留守值班的五名法警坚守在岗位上,巡视办公区、值守监控室、检查车辆……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站好每一班岗。
他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手套,每一次进入监区、接触被告人,直至离开后,都会进行无死角的酒精消毒,严密做好双向防疫措施。
新发地疫情发生以来,法警们需要持七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才能进入看守所押解犯人,同时法警还不能和外人接触。法警们便开启了周五测核酸,周一出结果,拿着报告在看守所一住一周的工作模式。为了确保安全,山后办公区的法警周末时间也都没有外出,避免接触外人。
孟队身为一名老党员带头下沉一线社区值守,认真做好测温、登记、查证等工作,他说「18年前,爆发非典的时候,面对恐惧,法警们没有退缩,穿上防护服便冲锋陷阵。18年后,我们继续发扬着‘在岗一分钟,奋战六十秒’的优秀传统,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06
28年间,孟队见证了司法警察大队从成立之初到蓬勃发展的波澜壮阔;见证了这支队伍从十几人到一百多人不断壮大,凭着敢为人先的拼劲儿,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人民满意的司法警察大队」「先进集体」等众多奖项。
他很少提及自身,娓娓道来的,多是这个伟大集体发生的动人故事。他是参与者,亲历者,更是见证者,奋斗者。他对海淀法院这片沃土有着深厚的情感,把青春热血和赤诚丹心都奉献给了这里。
上周五,他拍摄了一张「毕业照」,画面定格在院本部的南门,很多人偶遇他都笑着说,这哪是拍「毕业照」,是「入院照」。因为「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颜值和气质依旧在线。
他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光景都留在了海淀法院,有过辉煌、有过美好,也有过遗憾、有过失误。感谢院党组和全体海法人一直以来对警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关心。我会永远热爱这片沃土,深爱海淀法院这个伟大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