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历史遗产管理与扶贫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承担着追要国家历史遗产的任务,我们部门是国家领导同意设立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即使是到了法庭上,被告人邵某仍然坚持着其追讨国家历史遗产项目即将实施的荒唐说法。近日,海淀法院审结了这起涉及民族资产解冻项目骗局的诈骗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邵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今年71岁的邵某案发前系某装饰工程总公司退休人员,曾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处罚金5万元。据被害人林某的陈述,在微博上了解到邵某是辽宁省中美资产历史遗留问题研究会秘书长,他称要替国家讨要历史遗留资产,并两次向人民群众借款从事此事。第一次是2016年,邵某通过微博以讨要民族资产借钱,其通过银行卡转账1万元,邵某通过手机短信回复一定会还钱。2019年初,又看到邵某发微博说讨要历史遗产大业到了关键时期,国家需要拿黄金注册新单位,需要10万元作为挖掘黄金的经费,一年还3倍。于是其加了邵某微信,并转账给他5000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邵某非法出版、印刷、销售《中国历史遗产大揭秘(纪实)》等书并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刑后,仍继续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进行宣扬,并于2016年至2019年间,虚构挽回中美历史遗产、民族资产,注册部级单位等需要资金为由,在本市海淀区等地,骗取被害人林某、高某通过转账、汇款等方式交付的钱款共计人民币3万元。其中,被害人林某和被害人高某各交付钱款1.5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邵某曾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系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最终,法院作出前述判决。
宣判后,被告人邵某提出上诉。
【法官提醒】:
近年来,不少犯罪分子打着“解冻民族资产”的旗号,通过虚构身份、伪造公文、编造筹集资金追讨国家历史遗产等谎言实施诈骗。其谎言的包装越来越精致,套路的运用越来越娴熟,不少群众都陷入到此类骗局之中,其中大部分受害人都是老年人。犯罪分子利用部分老年朋友信息接收渠道相对匮乏、贪图巨额回报,以及对国家机关的信任来实施诈骗行为,通过伪造的公职身份以类似传销的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洗脑,不少受害人在被告知上当受骗时仍对骗局深信不疑。
在此,承办法官提醒:如果您或者家人朋友有遇到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人交钱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切莫因为贪图利益陷入到犯罪分子设计的骗局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