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财产处置,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及时实现,是整个司法程序中的关键一环。但人民法院查找到的财产多为房地产、车辆、船舶、股权、证券等,需要评估拍卖后才能变现、发放到申请人手中。如何有效缩短执行财产处置周期,降低执行财产处置成本,最大限度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2020年12月2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执行财产处置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西城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刘建勋、法官龚晶、法官助理时华亭结合典型案例就执行财产处置的创新机制举措进行介绍。活动通过“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机制与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现场视频连线,百余位街道居民通过专项微信群共同参加。来自央广、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北京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到场报道。活动由西城法院新闻发言人魏立新主持,全程于“央视频”和西城法院新浪官方微博直播。
“尽快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执行工作的应有之意。近年来,西城法院以财产处置工作为抓手,积极调研财产处置中的痛点堵点,构建起一套‘以专业团队为枢纽、以制度规范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工作体系,实现财产处置工作集约高效规范。”据西城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刘建勋介绍,西城法院发挥财产处置法官的主导作用,成立财产处置专管团队,并引入专业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建立起仲裁、公证、律师、会计、审计等专业机构人员深度参与执行的工作机制。出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关于财产处置工作的规定》,细化处置财产类型、建立处置台账、精细管理个案、处置流程、保障处置效果。依托信息技术,推广适用议价、网络询价、合议庭定价等便捷方式确定财产参考价;利用3D全景视图和VR视频全面铺开“云看样”“直播看样”;开展网络拍卖直播带看活动展示拍品,解答司法拍卖相关问题。据介绍,今年1-11月份,西城法院共拍卖标的物1845件,成交额11。09亿元,案拍比6。03%,位居北京市基层法院第2名。
“保障司法拍卖公正、高效,维护申请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所有执行法官的共同心愿。在此,我们建议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腾空房屋、迁出户口、解除租赁、配合预展,减少因迟延履行或财产瑕疵所造成的不必要支出。同时建议意向竞买人认真阅读拍卖公告、标的物描述、竞买须知,诚信参拍,切勿随意悔拍。对借用司法拍卖名义发布竞买公告和项目信息的中介公司或个人保持警惕,谨防受骗。”龚晶法官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