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就是海淀区!
有这样一个团队,被评为“北京市模范集体”,这就是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
有这样一群人,将智慧成果输出在每一个司法裁判中,这就是海淀法院“知产人”!
杨德嘉,就是其中的一员,刚刚被评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了解海淀法院的人,通常都知道海淀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原因是这里培养出了“时代先锋”宋鱼水法官。熟悉知识产权审判的人,都想方设法“拉管辖”到海淀法院打官司,原因只有一个:这里的审判水平高。大学毕业后,杨德嘉就来到海淀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十多年来,承办案件2000余件,其中包括一大批精品、典型案件。他撰写的“全民K歌”案判决书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该判决书与“避风塘”案、“杰克琼斯”案判决书分获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一、二、三等奖。他审理的“全脑商标案”,是全国首例涉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富安娜诉罗莱案”被媒体称为“家纺业电商竞争第一案”,为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
精品裁判
前两天,海淀法院宣判的全国首例智能产品语音指令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正是出自其手。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对着子乐公司生产、销售的杜丫丫学习机叫一声“xiaodu xiaodu”,学习机立马回应“在呢!”,因此百度公司认为被告突出使用“小杜”指代其产品,并使用“xiaodu xiaodu”语音指令进行唤醒和操作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于是将该公司及其产品销售商经纬公司诉至海淀法院,要求两个被告停止侵权,并要求子乐公司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0万元。经审理认定,子乐公司对百度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经纬公司销售杜丫丫学习机也缺乏合法依据。这份长达1万多字的判决,是杨德嘉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修改打磨而成的。为了追求精练,宣判前的那个周末,他一度从头一天晚上的九点多一直写到了第二天凌晨五点。“我们做出的每一份裁判是要接受市场、同行、专家的评判的,各方甚至会用放大镜来看其中的问题,所以必须确保每一处论述都很精准,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不仅要前后呼应,而且要避免冗余信息冲淡核心表达,只有干净、利落、到位,才能让大家都读得懂、看得明白。”近年来,海淀区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创造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作为全国第一家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也是北京市唯一的知识产权“三合一”基层试点单位,近五年来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三万件,涉及千余家各类市场主体,涵盖全国30余个地区、30余类行业及产业。此外,海淀法院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等各方加强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诉源治理共建协议等方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科创高地建设贡献专业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审判庭全市基层法院中率先试点电子卷宗“一键上诉”试点改革,为便利各方诉讼、加快案件审级流转甘当“先行者”和“试验田”,为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提供实践范例。
当前,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战略决策和市委、区委关于强化科技创新的工作部署,以邵明艳院长为班长的海淀法院党组提出“打造知识产权审判高地,培养全国一流知识产权领军型法官”目标,这既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的工作布局,更是一种源自深厚积淀的底气和自信。仅在2020年,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就收获了北京市模范集体、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北京法院“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模范云庭”金奖等重量级荣誉,王栖鸾审判团队被评为北京市法院模范审判团队,李莉莎审判团队被评为北京市法院先进审判团队;杨德嘉庭长以“AI and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New Era”为题,受邀在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的在线会议上做英文主题演讲;知产审判庭干警在《中国版权》《中国知识产权》等刊物发表知识产权文章8篇,受邀参加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新年论坛、中关村知识产权大讲堂、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征求意见热点问题研讨会等学术论坛、研讨会22次,受邀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讲授法律课程近十次。日前,杨德嘉从全市三级法院脱颖而出被评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又为这个集体增添了一份荣耀。
杨德嘉坦言:“在这个优秀的集体当中,我们见证了时代发展下知识产权审判的不断完善和进步,通过跟着前辈学习、自己动手历练、带领大家钻研,审理了一批示范性、首例类案件,得到了业界和社会认可。也正是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海淀法院知产人与时代同行、不断超越自我!看准方向,拥抱科技,带好队伍,输出‘海知经验’,发出‘海知声音’,打造与创新发展、知识经济相匹配的海淀知产审判高地,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