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下午,在国际“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北京一中院举办“以法为课 法治育人”主题法院开放日活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法律兴趣小组的部分学生受邀走进北京一中院开展模拟法庭及庭审观摩,沉浸式体验司法活动。与此同时,北京一中院召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北京一中院在院校法治宣传教育方面的创新成果。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即将于“六一”儿童节施行。两法施行前夕,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北京一中院西中法庭,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司法体验之旅。
法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法庭实地开展了一次完整的模拟法庭。前期,北京一中院未审庭法官从模拟案件素材、庭审环节设置、案件审理思路等多方面给予了指导,整场模拟庭审过程流畅完整,同学们的代入感强烈。“案例教学+法庭亲体验”的模式让书本上的法律条文成为了学生可触摸感受的真实存在。模拟庭审结束后,同学们又旁听了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的庭审。对比真正的庭审,同学们对诉讼流程和司法权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法护蓓蕾,扬帆远航”系列展览前,学生们在法官的指引下见证了北京一中院近年来法治教育的历程。“今天的活动让我对法律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希望以后能成为国家司法建设的一分子。”一位参加开放日的学生说道。
在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司法公正的同时,北京一中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北京一中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成果。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实验小学分校、海淀区五一小学晋元庄分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基地带校方领导出席本次发布会,北京市人大代表陈巴黎、南海涛、段淑珍、要靖以及市政协委员郭丽双等全程参与本次活动。市政协委员张毅线上参与活动。各大中央及市属主流媒体通过现场和线上形式参与报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来客介绍,为了进一步助推平安校园建设,构筑校园安全防线,北京一中院近年来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围绕少年审判普法宣传、法治教育和诉源延伸等重点工作,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构建基础上,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合力协同”,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法治教育基地带”。
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谭劲松在发布会上介绍,“法治教育基地和基地带的构建,是对法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系统集成整合,有效促进和助推学校的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的建立和不断拓宽,北京一中院力求“发展特色、打造品牌”,着力开发普法宣传系列产品,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通过模拟法庭、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从特殊预防、诉源治理的角度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重点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远离网络违法犯罪。
发布会上,北京一中院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揭牌“法治教育特色课程校”,成功将八十中拓展作为第五所普法特色基地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校方代表介绍了各基地校的法治教育基本情况。据悉,结合各基地校的学生特点和校园文化特色,北京一中院有针对性地打造普法教育品牌,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竞赛、情景演练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体验式的法律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今后,北京一中院将坚持“科学规划、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质特色”的原则,以“提升—拓展—整合”为思路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建设,继续深化打造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的特色机制,稳步扩展“法治教育基地带”的覆盖范围,协同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和犯罪预防,深入推进诉源治理进校园,积极助力平安校园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