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智军,现任北京三中院四级高级法官,第二届北京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先后在民庭、研究室等岗位从事民事审判、调查研究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司法实务研究经验。
探究疑难问题 用案例传递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正不是抽象的,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
从事审判工作期间,史智军不仅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还特别注重对于典型案例的研究、整理,为同类案件提供可参考的裁判规则。
2016年,史智军审理了一起不动产抵押合同案件,案情虽然并不复杂,但其中存在一个颇有价值的“分歧点”,即应当如何理解当时《物权法》第202条的含义。查找案例、翻阅书籍之后,愈加感觉对于上述条文即“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中的“不予保护”存在着诸多不同理解。“有分歧,就应当在理论、规范和实务的结合中寻找到最大的公约数”,本着这样的理念,他在前期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开始了更深的阅读和思考,反复向该领域的学者请教,反复向行政部门了解实践操作流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在理论和实务结合的基础上,最终写出了一份逻辑严谨、论理充分的判决书,其中对于《物权法》第202条的解读受到了理论和实务届的诸多肯定。
后来,该份判决不仅入选了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还被收录进诸多学者联合编著的《民法判例百选》当中,法学专家评价本案判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关于主债权时效期间届满后抵押权是否存续的争议,有利于裁判的统一”。
案件审结了,但思考并没有停止。史智军通过对这起案件的梳理,发现了不动产抵押实务领域中存在的诸多“热点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启了案例、理论、监管政策等多个方面的搜集、梳理工作。伴随着思考的深入,又开始了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尝试:《未办抵押登记的不动产抵押合同中抵押人的责任认定》《不动产抵押权人之优先受偿范围与抵押登记债权的关系》……,一篇篇文章发表的同时,一个个“知识点”也逐渐连成了“知识线”。随后,史智军又把研习所得的观点在学术年会、高校研讨中与专家交流,向学者请教,不断修正并丰富自己的认知。
结合审判实践撰写的多篇案例,先后在全国法院系统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入选北京法院参阅案例,被收录进《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等重点刊物。
坚持问题导向 用成果回应实践需求
2017年,三中院为强化裁判尺度统一,组织业务骨干编写出版了《类型化案件审判指引》丛书,史智军负责了丛书中建工部分的撰写任务。“合同效力”“工程工期”“价款结算”……,在对每一条“线”上的知识点梳理、写作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未知问题。
“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成果去验证”,以实践需求为基础,史智军开始从办案经验总结、文书研习、文章阅读等多个方面,逐个研究建设工程领域每一条“线”上的相关问题。遇到不懂之处,就向资深法官、学者和行政监管部门反复请教。与此同时,也开始将不同问题串联形成的“线”索,有序汇集,逐步形成了该专业领域“面”的初步成果。2020年,结合前期的梳理研究,编著出版了《建设工程合同注释书》,该书以《民法典》相关条文为基础,从立法要点、相关规定、权威案例等多个方面对法律规范的实务应用进行了系统整理,也收获了不少肯定。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说:“对某一领域进行初步的整理,于实务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基础却具实用性的工作,同时亦可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长时间的点滴积累,不断拓宽着实务研究的视野。史智军先后参与编写了法律出版社《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适用指南》《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疑难问题裁判精要》等书,努力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立足群众期待 用专业传播法治理念
实务研究不能脱离司法实践,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关键时刻,史智军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按照单位统一安排,参与撰写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若干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的研讨意见和司法应对建议》,为租赁领域潜在法律风险的预警和矛盾化解贡献积极的思路。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编写的《依法抗疫—新冠肺炎法律热点160问》一书中承担了部分撰写任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可能遇到的立案、保全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指引,便于群众更便捷地维护合法权益。
笔耕不辍,普法不停。参加工作以来,史智军长期坚持普法文章的写作,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热点问题,不断宣传法律规则,预警潜在的风险。先后撰写了《投资比特币维权有风险》《刷客写好评是否担责》等30余篇宣传稿件,陆续发表在《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纸期刊;多次走进电视台、广播电台,结合具体案例开展普法宣讲,传播法治理念。
“写作,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实务研究中,史智军一直践行着这句话,也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先后参与撰写了2项最高法院课题,1项北京市法学会课题,课题成果分别被《法律适用》《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等重点刊物采用;撰写了《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之审判实务问题》等多篇调研报告,先后荣获北京法院调研成果二等奖、优秀奖;在《法治研究》《判解研究》《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等重点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案例20余篇;积极参与到法律适用统一相关工作中,陆续参加了北京法院系统两部业务性文件的起草和论证工作。
不负时光,持续成长,秉承着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史智军从未停止学习和探索的脚步。“感谢北京法院创造的成长平台和机会,实务研究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学习的问题,很多优秀的前辈、同事一直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史智军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