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徐剑:从军营到法院 华丽转身续写别样人生

本站发表时间:[2022-02-12] 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北京政法网

  

  2014年8月,从军14年的徐剑脱下了心爱的军装,来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曾经的部队业务骨干徐剑将在这里开始一段新的人生轨迹。

  逐梦前行终圆儿时从军梦

  徐剑的妈妈介绍,徐剑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像男孩子一样淘气,喜欢一切跟军队有关的事物。在她眼中,离家不远的消防队就是部队,神秘又有趣。为了看一眼消防队叔叔们训练的画面,再偷偷摸一下一尘不染的消防车,徐剑可是没少花心思,天天都想往里钻。

  高考后,17岁的徐剑终于如愿以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录取,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在梦想的激励下,她刻苦学习,年年名列前茅,毕业时不但是全学院唯一一个四年成绩年年优秀的学员,还以出色的成绩保送读研,专攻网络安全专业。毕业前夕,徐剑被总参某部看中,从此化为无形利剑,为国驰骋无形疆场。

  2007年,正是互联网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徐剑作为互联网专业人才,却选择一头扎进西山里,与一群无名英雄在网络安全空间天地里为国家书写诗与火的青春。付出终将有回报,2009年,徐剑获全军技术成果三等奖;2010年,获全军技术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2013年,获三等奖一次。

  

  脱下军装 在新的领域服务为民

  2014年,为响应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从军14载的她,依依不舍地脱下了心爱的绿军装,从此与北京三中院结缘,正式开始了从革命军人到法院干警的转变。彼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正拉开序幕,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为人民法院信息化革命提供宝贵发展机遇,“智慧法院”概念逐步萌芽。三中院信息化建设站在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的节点上。

  为了解决项目公司法院需求了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徐剑提出了“1+1+N”(即业务庭+技术部门+技术公司)项目研发模式。2016年,在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助力提升庭审时效,三中院根据最高法、市高院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应用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在语音识别项目中,她推动建立多庭室书记员、法官助理需求交流群,时时收集反馈意见,一周一小结,周末开发升级,周一上线。就这样,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语音识别系统已进行了100余次优化升级,核心功能升级迭代达20余项。

  经过500余场次系统测试和语音识别训练,庭审语音识别系统服务庭审近万场,累积使用上万小时,每份庭审笔录的平均修改时长从36.6分钟缩减至7.8分钟,书记员在庭后 10 分钟内即可形成完整笔录。三中院的语音识别系统得到了北京高院的充分肯定,并在2019年北京市法院语音识别工作应用与推进现场会上介绍经验。

  除此之外,徐剑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推动了三中院送达一体化系统、远程提讯系统等多个项目的建设。其中,智慧诉讼服务中心项目,在2020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征集活动被评为“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2021年被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政务信息化分会与中国电子政务年鉴编辑部评为“2020年度智慧法院典型案例”。

  

  将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守护万家灯火,将年华奉献给人民法院,捍卫公平正义。2021年,徐剑在三中院第一届院级专家型人才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信息技术专家,从一名军人、一名网络安全专家,成为一名法院人、一名智慧法院的参与者。未来,她将继续在为民司法的战线上发起新的冲锋,续写别样的精彩人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