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公司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整合营销传播公司,某天W公司发现Z公司经营的网站抄袭、盗用了W公司门户网站的绝大部分页面编排设计,同时直接使用了W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四张摄影作品及一张美术作品,并且还出现了W公司的名称及同款客户展示墙,已经造成W公司客户认知混淆,故而W公司以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将Z公司诉至法院。
被告Z公司辩称,涉案网站为原项目负责人超越授权私下自费委托第三人制作,系原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行为,被告对此并不知情也不认可,涉案网站目前已关停,不应承担相应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网页中包含公司介绍、服务介绍、最新作品、品牌客户、新闻动态等图文介绍,网页中包含了文字、图片等信息材料。其中的单个元素可能是常用设计元素,但网页设计者通过智力劳动进行了独特的选材和编排,该网页的版面设计、图案色彩的选择与组合、栏目设置等方面均体现了设计者独特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且在互联网上以数字的形式固定。这一创作方式,符合汇编作品的基本特征,即对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构成智力创作,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汇编作品,故原告对涉案网站首页等多个页面构成的汇编作品享有著作权。
被告网站与原告网站的6个页面中的文字、图片的摆放位置、比例、标题内容等高度一致,构成实质性相似,且经过比对原被告双方网站源代码发现,被告多处、多次高度引用了原告的网页源代码,故应认定被告网页已经实质性侵犯了原告网页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并将与原告网站首页实质性相似的页面置于互联网中,已构成对该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原告证据显示,被告在抄袭原告网页时,在部分网页的相同位置除了比照原告网页进行版面设计,还保存了原告的公司名称、logo。当第三方查看被告涉案网页时,极可能引发访问人对二者存在关联企业或授权经营等特定关系的相关联想,极易使得公众认为原被告两家网站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完全一致,故法院认为被告行为构成商业混淆,支持了原告认为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主张。
最终法院判令被告在其官方网页置顶位置就其侵权行为及商业混淆行为予以公开说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206390元。双方当事人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同,被告在上诉期内即主动履行判决责任,目前本案已全部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
本案共存在三个法律关系事实,即网页设计编排整体构成的汇编作品、摄影及美术作品分别被侵害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被告行为对原告商业形象造成的混淆侵害触及不正当竞争。摄影及美术作品的被侵权事实比较容易认定,而网页整体设计构成的汇编作品被侵害,相对而言具有一定隐蔽性。被告同时直接使用了原告公司中文名称和英文logo,并且将原告作为企业咨询和广告公关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资源之一的“客户名单展示墙”直接照搬到自己网站,给原告部分客户造成认知疑虑,无疑已构成商业混淆,落入了不正当竞争范畴。对于此损害,其隐蔽性更甚,需要加以注意。
对于被告行为对原告商业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用户认知混淆情况,法院认为有必要由被告公开事情原委向公众说明,故而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诉请;对于损失赔偿,法院以原告对外曾签署并履行的网站服务合同为基准,比对了涉案侵权使用行为与在先商业服务实施细节的异同之处,剔除了不予比照适用的部分后,以实际发生且有票据支持的相同服务内容,认定了原告因被告侵权行为有可能招致的损失,并作出了相应赔偿裁判。判决作出后,被告第一时间联系法院主动要求履行,原告向法院表示感谢,体现了胜败皆服的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