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婚姻关系曾被刘某插足,张某多次在公开场合谩骂刘某,还通过发送短信、发布朋友圈等形式对刘某进行侮辱,致使张某和刘某双方心理上和精神上都长期经历折磨。刘某不堪其扰,便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法院支持了刘某的诉求,张某亦表示服从审理结果。但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张某带有侮辱性的短信又被发送到了刘某手机上。刘某无奈,遂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过问询及查阅审判卷宗,执行法官发现本案涉及婚姻家庭关系,且刘某对张某不当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如依法对张某进行罚款,不但会加深张某家庭的固有矛盾,而且会产生不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张某行为虽事出有因,但已经触及相关法律底线,如果不对张某进行处罚,不仅有违法律要求,损害司法权威,更难以让张某真正走出困扰,迎接新的生活。
秉持着“惩戒预警 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执行法官现场对张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心理疏导,并向张某发出《预罚款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不作为义务,否则,将依法决定对其罚款两万元。收到《预罚款通知书》后,张某终于认识到了违反生效裁判义务的严重后果,表示将认真检视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侮辱、谩骂刘某。刘某对此处理结果深表赞同,案件顺利执结。
法官介绍,《预罚款通知书》作为一种预设通知,使得相关义务人对违反义务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惩戒预警作用明显。本案中,执行法官对《预罚款通知书》的运用,使得张某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再对刘某进行辱骂将会导致自己被罚款两万元的后果,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履行相关不作为义务。此举既彰显了司法的权威,又体现了司法的温度,是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