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无锡,3岁萌娃接到诈骗电话,一番对话后,骗子崩溃了……
“你有上幼儿园吗?”“有上呀,见老师要打招呼”“1+1等于几?”“6”“宝贝宝贝,你听我说,你没有天赋上学,跟我出来干诈骗吧”……3岁萌娃接到诈骗电话,一番对话后,骗子崩溃了……
萌娃可爱、骗子可恨
捧腹之余也要提高警惕
由于最近中小学生们陆陆续续
迎来了快乐的暑假
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孩子们
家长朋友们可要当心了
发私信,领福利?
2021年2月6日,市民赵女士带着儿子佳佳(化名)向警方报案,称儿子遇到了“假警察”,被骗5万元。据了解,当天下午佳佳玩着妈妈的手机,刷到一则令他心动的动态消息:发送私信即可领取一部新款高端手机,外加1888元红包福利。
儿子佳佳很想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便毫不犹豫加了对方联系方式,并按照对方要求扫码操作。然而,手机屏幕里却跳出一个提醒界面:您已涉嫌违法犯罪,请立即配合警察处理!
这时,一名穿着“警服”且自称警察的人要求和佳佳通话视频,称佳佳泄露他人隐私,涉嫌违法犯罪,要求佳佳立刻配合其调查,否则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把佳佳的父母刑事拘留6个月,并处罚款20万元!
此时的佳佳十分害怕,也不敢告诉父母,在“假警察”的指示下,佳佳进入聊天群、接通语音通话、分享屏幕、关注某公众账号,再一步步打开支付软件,按对方的要求购买5万元储值卡。
根据受害人提供的线索,民警循线追踪,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张某及陈某,随后警方果断出击,将嫌疑人陈某、张某抓获归案。
据两名嫌疑人交代,之所以以中小学生为作案对象,是抓住中小学生希望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的心理,看到免费领手机的信息而上当的可能性很大。再加上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用“假警察”对其吓一吓,很容易让学生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操作。
家长需当心
NO.1
儿童对骗局的辨别能力不高,容易成为骗子下手的目标,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提高孩子的反诈意识和防诈能力,教育孩子不与陌生人交往,特别是不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不点击不明来历的链接或二维码。
NO.2
孩子使用手机时,最好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作为家长,平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户信息,不要将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告诉孩子。
NO.3
家长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不要存放大金额钱款,建议绑定提示信息,时刻关注资金动态,避免孩子随意使用支付功能。
假期来临
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发现孩子被骗
请第一时间报警
用法律维护我们自身权益
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假
还有哪些安全事项需要注意?
一起来看↓↓↓
幼儿园 暑假安全温馨提示
加强疫情防控,少带孩子去人流密集处,按要求做好防护,家长尽量做到“无必须不社交”。
引导孩子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不共用毛巾、杯子等卫生洁具,不随意用手揉眼睛。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不随意把室外不清洁、未消毒的物品带入室内,垃圾分类投放。
不让孩子食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少吃冰冻饮食,不暴饮暴食,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
引导孩子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孩子应时刻在家长的视线与监管范围内,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室里、车内,不让孩子在无成年人陪同情况下外出活动。
不让孩子独自或结伴到马路边、水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玩耍,防止交通、溺水等事故。
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及时排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安全,防止触电、烫伤、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将易燃、易爆、易碎、有毒、锋利或其他对孩子身心有不良影响的玩具、物品保管好,不让孩子接触。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嘴、耳、鼻、眼中,不随意把东西套在头上和脖子上。
家中药品妥善放置,不让孩子随意触碰。不让孩子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
教育孩子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不抓、咬、打同伴。外出时,和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乘车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不逗打猫、狗等动物。
教育孩子不让其他人看、触摸、拍摄自己的隐私部位。
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礼物,不把家庭信息告诉陌生人,被陌生人强迫带走时大声呼救并跑向人群密集处,与家人走散时应留在原地不动或向警察求助。
教育孩子熟知自己的姓名、园名、家庭住址及家长的姓名、电话、单位,遇到意外会求助,会表达清楚。
中小学 暑假安全温馨提示
一、防疫卫生安全
关注疫情防控和疾病预防知识,自觉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预防传染病及暑期中暑、中毒,做好个人防护,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讲究个人清洁,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不共用毛巾、杯子等卫生洁具,不随意用手揉眼睛。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不随意把室外不清洁、未消毒的物品带入室内,垃圾分类投放。
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二、防溺水安全
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
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抓水草、鱼虾、青蛙等。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
三、心理健康安全
正直开朗、积极乐观,多与老师、父母、同学及亲朋好友沟通交流。
积极参加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不盲目参与社会辅导,不参与无资质社会培训机构培训。
遇到问题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请他人帮助解决,遇到挫折不气馁,树立信心。
不欺凌他人,不打架斗殴,不沾烟酒,不打牌、吸毒。
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传谣言,不参与迷信、邪教、传销等非法活动。
四、交通安全
过马路走斑马线、天桥或地下通道,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注意要走人行道,靠右行。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
不在马路上、停放车辆周围玩耍,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在机动车道骑车。
不坐无客运资质的车辆(如农用车、三轮车等),不坐超速、超载、酒驾、毒驾、疲劳驾的车辆,发现立即报警。
不在暴雨、雷电等天气环境和易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环境逗留、玩耍。
五、外出活动安全
不在飘窗、阳台上嬉闹,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不拥挤、攀爬护栏设施。
在大众场所出口、楼道要慢行、不拥挤,讲究通行秩序,远离拥挤场所,避免拥挤踩踏。
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
不玩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游戏,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慎交网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去网吧、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
六、家校协作
学生未按时到校要请假,提前离校要报批,家校及时沟通配合。
学校经常性向家长告知相关安全知识和防范要求,提供指导和提醒。
家长主动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掌握安全要求,认真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履行监护责任。
孩子假期外出活动,家长要知去向、知内容、知归时、知同伴,提前做好安全教育防范。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政府组织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安全工作合力。
高等学校 暑假安全温馨提示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落实学校的假期要求。遵守居住地防疫规定,在公共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回家及返校途中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旅途防护。
注意人身安全,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会水性的同学不要擅自下水施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乘坐机动车系安全带,不无证驾驶机动车。
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对不熟悉的网络游戏、直播、QQ群、微信群、贴吧不接触不参与;理性表达观点,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参与网络不良借贷。警惕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不点击未知链接,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漏个人信息,遇到转账汇款要多核实,发现有问题及时报警。
暑期离校外出要把个人去向及联系方式告知辅导员、同学、家长,并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求职择业等活动须获得学校和家长同意,谨防传销、邪教等非法组织诱骗。
暑期留校的学生,外出锁好宿舍门窗,保管好随身贵重物品;注意用电安全,离开宿舍及时断电,不在宿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大功率电器、劣质插座和劣质充电器,严防火灾事故。
来源:综合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法治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