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检察院

网络交友需谨慎,人身安全要当心

本站发表时间:[2018-11-2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友用户也得到了迅速的壮大,网络交友是一种新兴的交友方式,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相识交友,报复跟踪杀人
  单身女性王某通过一个征婚网站结识了某集团主任苏某。两人交往接触了十几天后,王某发现苏某性格过于偏执,于是断然提出分手。之后,苏某接连电话纠缠,王某不得已更换了手机号码。在遭到王某拒绝继续交往的明确答复后,为了报复王某,苏某就悄然驾车跟踪王某。有一天,苏某跟踪摸到王某家,误认为王某弟弟是其丈夫或男友,与王某的弟弟发生了相互厮打事件。没过多久,苏某仍然觉得吃亏,没有善罢甘休,煞费苦心的又搞到了王某单位领导的联系方式。通过网络苏某多次给王某的单位领导发有关王某的侮辱性信息。
  一天傍晚,王某和母亲在家附近溜狗。苏某把车停在路边,密切关注着王某。突然,人们听到了汽车轰轰的急促加油声,紧接着苏某驾车向王某冲了过去。刹那间,王某腾空飞起,在空中转了一圈,重重的摔了下来。苏某的恶劣行为被周围群众尽收眼底,最终在保安和群众的通力配合下将苏某拦下抓获。
  最终,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以苏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未遂)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本案中王某遭遇厄运的起点是与苏某的网络相识。诚然,互连网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网络所引发的犯罪也随之滋生。有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寻找犯罪目标实施抢劫、有的犯罪分子约见网友发生性关系后实施敲诈勒索、有的犯罪分子以低价售卖产品为由诈骗钱财等等。为此,检察官提醒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不要盲目的“信任”他人,避免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对于遇到的情况,多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不要“幼稚”的听信花言巧语、信以为真。
  男子通过征婚网站交友,巧立名目骗多女友钱财
  37岁的郭某早在很多年前就在老家与妻子结了婚,两人育有一子一女,虽然俩人感情不好,但一直没有离婚。之后,苏某在某知名征婚网上认识了郭某。当时郭某自称在一公司做销售员,离婚后房子和车都给了前妻,还有两个孩子在北京上学。苏某感觉郭某还不错就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三个月后,郭某就开始巧立名目向苏某借钱。就这样,郭某以公司进货缺钱、买手机钱不够、做工程需要购器材手头紧张、给工人急着要发工资等理由,从苏某处前后累积借走7000元。
  郭某总是借钱,苏某就起了疑心。几个月后,苏某怀了郭某的孩子,就跟他商量赶紧结婚。然而,郭某推三阻四,说自己没房、没钱,硬逼着苏某打掉了孩子。苏某做完流产手术躺在医院,郭某还以借钱的名义从苏某手里拿钱。苏某出院后就开始找不到郭某,打电话他也不接。一天,苏某在征婚网上看到了郭某和另一女子亲密的照片,得知那女子是许某。之后,苏某与许某联系得知,郭某与许某也是通过这家征婚网站认识,也是恋爱关系。郭某从许某处借走了5万7千元,也怀孕了,两人甚至之前还拍了婚纱照。
  后经查明,郭某通过某征婚网站以征婚交友的方式除认识苏某、许某恋爱借钱外,还与黄某恋爱也借了钱。同时,在与三人恋爱过程中,郭某还与另外一个女朋友一直同居着。
  最终,昌平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郭某批准逮捕。
  检察官提醒
  检察官提醒正在寻找伴侣的人们,不要盲目相信网络或小广告上征婚信息的内容。在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要持审慎的态度,多进行理性分析,不要因为急于结婚而影响、降低自己对事实情况的判决能力。
  满心欢喜约见网友,喝下饮料钱财尽失
  高某与陈某是在网络上已经认识两年多的“老朋友”,聊的非常投机但一直没见过面。终于有一天,陈某决定来北京找高某。当高某把陈某从车站接到昌平某小区的租住地时,陈某立即觉得高某并不像之前说的那么有钱。之后在两人的接触中,陈某觉得高某不但没什么钱而且还总花自己的钱,感觉被骗了。于是,就萌生了用安定让高某睡着拿走他钱的想法。
  一天,陈某谎称自己胃疼。一个人进医院买了治胃病的药和一盒舒乐安定。之后,陈某只给高某看了治胃病的药,把舒乐安定藏了起来。趁高某洗澡,陈某把两片安定碾成粉状放到饮料里。陈某骗说医生不让他喝凉的,让高某喝下了放有安定药片的饮料。不久,高某就被迷倒了。之后,陈某翻出高某的手机、照相机、钱包、行李箱、腰包等值钱的物品和一些现金就走了。高某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陈某不见了,还有满屋乱七八糟凌乱的物品,一下子全都明白了,报了警。
  最终,昌平检察院依法将陈某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网络是虚拟的,网上我们交友时,注意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事情全盘托出,在与人为善的同时要有颗提防的心。不要轻易答应见面,遇到钱财问题需谨慎。


[供稿单位:市检察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