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单身人数高达2.6亿人。伴随适婚男女日益增多,婚恋市场逐渐扩大,交友方式愈加多元,单身青年受骗风险随之增加。犯罪分子往往虚构成功人士身份,进而建立亲密关系,利用被害人信任,骗取被害人钱财、实施人身侵害,造成单身群体人身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稳定。
一、为冲业绩“围猎”女性,话术恋爱,意在“钱袋”
公司或个体商户“另辟蹊径”,虚构完美异性形象,刻意接近潜在客户,假意恋爱随后发展业务,如推荐被害人投资公司、炒期货、购买产品等,骗取大额资金。例如,蔡某某、毛某某等人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毛某某等人将公司员工蔡某某包装成房地产成功人士“蔡东海”,假意与被害人李某确认男女朋友关系,在明知不能保证被害人盈利的前提下,以“炒期货”快速盈利等名义诱骗其在某平台投资,产生高额手续费,共计诈骗被害人李某投资120万元。
二、盗用他人真实信息实施诈骗,“李代桃僵”辨别困难
互联网时代,伴随个人信息日趋公开化、半透明化,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犯罪嫌疑人通过“复制”他人的朋友圈,伪装成该人行骗,防不胜防。例如吴某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吴某(男)盗用微信好友魏某(女)的朋友圈照片,伪装成魏某本人,头像、昵称、朋友圈全部以魏某身份经营,假意与被害人刘某某微信恋爱,后以缴纳房租、母亲生病去世急用钱等借口,多次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十万余元。
三、婚恋网站实名制审核松懈,虚假信息辐射面广,致多人同时遭受侵害
当前,虽然大多婚恋网站都采用实名制注册,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网站注册门槛低,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加之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诈骗分子可以“一对多”同时针对不同的被害人进行诈骗,无形之中增加了犯罪分子诈骗成功的几率。如,程某诈骗案,犯罪嫌疑人程某在多个婚恋网站注册虚假信息,自称是卖医疗设备的老板,目前单身,有车有房,但事实上该人已婚,为某公司专职司机,名下无车房。在婚姻存续期间,该人通过婚恋网,诈骗被害人钱款共14万余元。
四、语音变声功能、假证件“为虎添翼”,成为行骗“利器”
随着社交软件的发展,实时变声等聊天模式逐渐兴起,犯罪嫌疑人通过使用专门的变声软件掩饰身份,甚至改变性别搭讪聊天,骗取钱财。此外,为博得被害人信任,犯罪分子网购假证件、假制服,伪装成军人、警察等身份,被害人极易上当,付费感情。如,张某某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男)利用变声功能,冒充女子与被害人杨某某恋爱,骗取被害人13000余元。
检察官提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婚恋交友渠道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大了“看走眼”的风险。因此,在网络交友过程中要擦亮双眼,不可轻信“高富帅”“白富美”形象或“深情人设”“凄惨身世”,破除网络“美颜”滤镜。恋爱交友要线上、线下,圈内、圈外长期了解,避免大额经济往来,维护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情感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编造故事”“长期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旦发现被骗,应注意收集、保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向司法机关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