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检察院

[以案说法]疫情期间,接到这种电话要小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2-05-20] 来源:北京市检二分院 作者:北京政法网

某日,王女士接到自称是“防疫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通过大数据筛查,她有可能是密切接触者,近期恰好出过门的王女士听后心里就慌了。随后对方又说大数据筛查也可能不准,需要王女士详细上报自己7日内的行程轨迹,并发给王女士一条附带链接的短信,让王女士点开短信链接,把自己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行程轨迹等详细填写上去,还强调信息务必真实,要在1小时内填写,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情况紧急,王女士赶紧挂了电话,打开短信中链接逐一填写,当要求输入手机验证码时,王女士忽然反应过来可能有诈,于是向民警核实,得知这是以防疫为名的诈骗行为,短信链接是搭载有木马程序的病毒软件,只要输入验证码,王女士手机银行账户里的钱就会被诈骗分子转走,损失很难挽回。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检察官提示

流行病学调查是摸清感染来源、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手段,接到“流调”电话后要积极配合、如实相告。需要注意的是,“流调”电话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或者手机验证码,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让“流调”对象转账或进行“资金核查”。以“防疫中心”等名义要求验明身份、提交银行卡信息或者发送包含不明链接的短信,均有可能是诈骗。

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要积极配合各项防疫工作,同时谨防假冒防疫人员诈骗的行为。不要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防疫信息申报填写要走官方网站、APP以及小程序。谨慎输入或告知他人手机验证码、银行卡密码,涉及钱款往来的信息要反复核实。如不慎被骗,请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者前往公安机关报案,并注意保存好相关短信、通话记录以及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