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戒毒所民警细致入微、多措并举 助吸毒人员摆脱毒品

本站发表时间:[2018-10-2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老王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六口之家,父母是普通的职工,收入微薄,家中还有三个弟弟,家境比较困难。作为家中的大哥,老王从未想过要帮助父母分忧解难,反而埋怨父母严厉的管教压得自己透不过气。

  “身份”的象征

  初中后,老王开始与一些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慢慢的,他再没心思努力学习了,长期辍学在家。父亲到处找关系帮他寻找学校和工作,但是每次他都会因为不遵守规定而被开除。长此以往,父母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只能放任他早早地步入社会。

  2000年,老王开始学做生意。摸爬滚打几年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混成了社会的“大哥”。也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在吸食冰毒,生意伙伴、公司领导,甚至是知名人士。他看到这些吸毒的朋友们并没有像电影电视里宣传的那样萎靡不振,反而更加“精神”了。他还听说,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人都玩这个,它能帮人祛除烦恼。

  2006年,老王开始沉迷赌博,输了很多钱。为了逃避追债,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象征着“身份”的冰毒,他想借此放松一下。他天真地认为自己闯荡江湖多年什么都见过了,区区一点冰毒不足挂齿,一次两次根本不会成瘾。也就是那一次的开始,改变了老王的人生。

  自信背后的沉默

  “你们不懂,这东西不抽也不难受,想停就停,我自己能戒!”每当家人劝他到康复所戒毒时,老王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老王到康复所之前,他的妻子与民警已联系了长达半年之久,而老王也经历了反反复复十多次“自己能戒”后的复吸。最终老王还是来了,理由竟然是“带着妻子来北京散散心,住一、两个星期就回家。”

  正式入住康复所后民警发现,老王经常把钱和自己的生意挂在嘴边。的确,从十几岁开始白手起家,老王依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家里的经济水平,也造就了老王“金钱至上”的处事原则。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在做任何事情上都竭力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这一切要强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

  通过与老王妻子的深入谈话,民警了解到自从吸食毒品后,老王的情绪就经常反反复复,以前他是个体贴、顾家的好男人,但是这几年他经常会莫名的发脾气,而他又不承认自己的变化。两年前,当还在上高中的儿子知道老王吸毒后,劝他去戒毒,但是老王反而把儿子骂了一顿,儿子气的跑了出去,一星期都没有回家。

  民警认为,要想解决他的问题,首先要从改变错误认知和控制情绪两方面入手。针对老王对毒品成瘾及危害的错误认知,民警耐心、详细的向他讲解了毒品知识,使他明确知道了冰毒等新型毒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于大脑神经中枢后产生的严重后果。结合一些文字资料、图片以及真实案例,老王逐渐认识到了毒品的可怕。

  与此同时,民警引导老王认真回忆吸毒之后自己从身体到心理的各方面变化,再由他妻子真诚的阐述内心感受,使老王对过往的种种重新进行回顾,老王深深的低下了头,沉默了许久。

  “我愿意改变”

  看到老王有了戒毒的意愿后,民警给予他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随后帮助他完成了一次“角色转换”。让他模拟儿子的角色,而民警则充当他的角色,真实的完成了一次角色互换式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民警以老王的口吻向他所模拟的儿子辩解自己并未成瘾的想法,而他设身处地的说出了儿子的观点,同时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儿子对他的担心和关爱。

  在之后的交流过程中,老王告诉民警,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他是多么的高兴,在工作上就算再辛苦一想到儿子他也会觉得幸福,现在儿子考上了上海的好大学,他引以为傲,不希望儿子再为自己的事情担心,更不希望别人说他有个吸毒的父亲。老王决定把儿子当作他好好戒毒的最大动力,希望总有一天儿子能够看到自己的改变。

  老王的“坏脾气”很多人都知道,经常以一副”我什么都是对的“那种姿态要求身边的人,用他妻子的话来说是“已经习惯了”。

  针对这个问题,民警引导他思考经常发脾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短时间交流后,老王自述,身边很多人嫉妒他在做生意方面的天赋,经常议论自己,这让他感觉很不舒服,导致后来只要有人与他的意见不统一,他就会很焦虑,然后控制不住的发脾气。

  民警尝试运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老王的不合理观念,使他认识到了自己没办法控制别人的想法,更不应该因为与他人的观点不同就发脾气。虽然他的自控能力较差,但是他表示很愿意改正,这就是个进步。

  请求家人原谅

  为了让老王更进一步改善情绪状态,民警为他制定了《情绪监测量表》,让他在妻子的辅助下每日记录情绪状态,以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目的为使他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做到一目了然并有意识地采取控制行为,从而提高情绪自控能力。

  民警发现,根据15天的自评情绪分数,体现在坐标轴上,能够清晰的看出这一阶段的情绪变化曲线。虽然这15天内有一些情绪波动变化,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趋于稳定的。面对这样的结果,老王对自己的努力更加有信心了,他表示会继续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看到波动就及时总结改正,希望能够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控制好情绪。

  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老王的情绪状态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他的妻子也反映老王对家人的关心更多了,大家都能感觉到他的努力。还有一件事情令人万万没想到,老王竟然在所里帮妻子洗了一次脚,而上一次还是在20年前他们刚结婚不久。

  一天,老王妻子找到民警,拿出了老王写给她的一封信,虽然内容不多,但是能够感受到这个47岁男人的用心,信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过去的这些年让你和家人受委屈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错,其实是大错特错。希望我现在改正还不算晚,请你们原谅我,好吗?”

  与毒品永别

  转眼间,三个月康复治疗结束了。老王说,没想到自己真的能稳定地待在康复所接受戒毒康复治疗。以前的自己被毒品摧残的有些麻木不仁了,现在自己清楚的知道只有家庭、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自己的心态得到的调整,也学会了怎样控制情绪,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尽可能长的保持操守。

  如今,距离老王康复期满回家已经一年多了,这期间他和妻子一直与民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妻子偶尔还会给民警发来老王的照片,看到每日为了工作和家庭而忙碌的老王,妻子也放心了不少。

  每当老王有心理波动的时候,都能够及时跟家人沟通,甚至主动给民警打来电话,用他的话说:“要立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够成功的战胜每一次波动,而每一次成功过后,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就又多了一分,内心力量也就更加强大了。我要彻底摆脱毒品的束缚,跟曾经那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自己永别!”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