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普法话剧走进十里河村 朝阳检察院打造普法新方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01] 来源:朝阳普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这个骗子太可恶了

  连老人都不放过

  一下骗了几百万

  台下不少村民对台上的骗子恨得咬牙切齿。

  原来,由朝阳区检察院公诉部干警根据真实案例自编自演的普法小话剧《毒蛇的陷阱》,近日在十八里店乡十里河村上演,60余位村民在现场观看演出。

  普法话剧《毒蛇的陷阱》讲述的是七旬空巢老妇,因拆迁得到五百万,又因轻易相信陌生人而受骗的故事。检察官们将自己饰演的人物演得极其到位,惟妙惟肖。台下的村民,随着剧情的起伏,时而发出笑声,时而表现出愤怒,时而掌声不断。

  村民张俊英告诉小编,话剧剧情正契合了十里河村村民的现实情况,这里的村民因城市发展而富,又因文化程度不高、子女不在身边而成为受骗的高危人群。希望检察官多来基层上课,让更多的村民掌握防骗知识,避免犯罪分子侵入。

  张俊英说,“以前觉得诈骗离我们很远,今天参加了活动,才明白诈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关系特别大。我想告诉大家,遇事别贪财,别占小便宜,我回去要好好给家里人普及一下。”

  公诉部检察官助理刘子璐在话剧中扮演一个骗子,话剧结束后,不少村民围在她面前,想知道一个检察官为什么演起骗子来那么像。

  刘子璐:

  办案中过程中见得多了,就体会到了骗子的言行举止,在演出中把自己放在剧情中,自然就会神态和神色与角色吻合。

  “在此我想提醒村民们,谨防陌生人表现的善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同时,遇到高额高息贷款等事情,多与家人商量或者找律师、专业的志愿者进行普法相关咨询,这样能够从源头上不让犯罪分子得惩。如果被骗后,也不要难过,要及时报案,要收集证据给司法机关。”剧本的创作者检察官王天毅表示,该剧本是根据实际一系列诈骗案件改编的,重在突出戏剧效果,达到普法作用。诈骗就像病毒一样,骗术在升级,人民群众防骗意识也在升级。检察机关也创新普法方式,以话剧的形式走进乡村,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普法。

  据了解,为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朝阳检察院首次以普法话剧的形式走进乡村。表演普法话剧,将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编成话剧,进行展演宣传,既能摆脱单调乏味的案例说教形式,又能让表演这项文艺形式为村民生活添彩。

  朝阳检察院公诉部主任胡静告诉小编,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了推进普法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开展了此次普法活动。乡村是诈骗案件高发地区,由于村民平时接触骗子少,村民存在法律盲区被新型诈骗所蒙骗,很容易将手里剩余资金进行投资从而有可能上当受骗。下一步,将深入更多的村落、乡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各类“接地气”的方式将法治思想渗透到广大村民群众的生活中,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思维水平,打通普法的“最后一公里”。

  当天,现场普法环节,检察官们走上台,向在场观众解读情景剧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并选取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公益诉讼的内涵以及检察机关的受案范围等。

  “行为人假借民间借贷之名,与被害人签订‘虚假、阴阳借款合同’等明显对其不利的各类合同,通过‘制造资金给付凭证或证据’、‘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等方式‘虚增债务’,进而向被害人或其亲友索要‘虚高借款’,或以暴力、威胁、提起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或其亲友财物的行为。这就叫‘套路贷’。”检察官进一步解释了“套路贷”,并表明目前“套路贷”猖獗,报道频发,社会危害性大。

  同时,检察官还与现场观众开展了一次零距离互动交流,就大家关心的诈骗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此外,检察官还向群众发放防诈骗宣传资料百余份。

  铛铛档!干货时间到!

  一、网络贷 套路深

  1.普通型“套路贷”

  即一般的无抵押型套路贷,行为人采取签订虚高借款协议、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或使用暴力、软暴力讨债等手段以达到非法侵占被害人财产的目的。

  典型案例:

  被告人以虚高的借条、银行交易流水作为证据向法院提起虚假民事诉讼。涉案被告人已被判处诈骗罪。

  2.车贷类“套路贷”

  贷后担保类即行为人以无抵押贷款为幌子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借款合同,又以为确保贷款安全给被害人车辆安装GPS等为由,将被害人车辆开走后人为制造违约事由进行勒索或擅自处分。购车贷款类即行为人与被害人签订购车贷款合同或者购车担保合同,故意制造违约或在被害人违约时,强行将车辆开走,在索取“拖车费”“报关费”“停车费”“违约金”等高额费用后将车归还,或索取财物未成后擅自处分车辆。

  3.房贷类“套路贷”

  行为人与被害人签订虚高合同,诱使被害人与之签订房产抵押合同,并以所谓“手续费”“上门费”“评估费”等随意克扣被害人到手款项,后采取逼债、恐吓、起诉等方式逼迫被害人将房产过户,以达到非法侵占被害人房产目的。

  典型案例:

  嫌疑人诱骗被害人以购房合同做抵押借款。办案单位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4.“校园贷”

  以大学生群体为放贷对象,往往以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不需要抵押、放贷极快为诱饵,引诱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与其签订虚高合同。

  5.“ 裸贷“

  行为人在与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时以提供裸体照片或视频作为借款保证,当发生违约时,行为人以公开裸体照片或视频为要挟逼迫受害人还款。

  6.网络贷

  行为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无抵押贷款等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签订虚假借款合同。

  二、常见骗术

  1.高价回收工艺品

  “您好,我们是某某拍卖行的,您手里有一套五大军区玉玺吧?我们有一位香港的客人愿意出110万收购……”

  诈骗团伙先是通过电话购物等渠道对工艺品(“文物”、“古董”、“纪念币”“纪念章”)等进行虚假宣传,诱使被害人购买某工艺品。后冒充拍卖公司工作人员、港商等身份电话或者上门联系被害人,编造有人要以高价从被害人处收购该工艺品的事实,以帮助拍卖、缴纳拍卖手续费和定金等各种理由,骗取被害人钱财。

  2.上门服务诈骗

  “您好,我们是燃气公司的,为您检查燃气”;“您好,免费为您清洗油烟机(空调)”

  诈骗团伙冒充正规公司员工,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入室清洗、检测、维修或者更换家电,“专业”检测后告知被害人家电存在隐患,劝说被害人更换家电,从而骗取定金或者购货款。

  3.养老、旅游型的集资诈骗

  “您在我们公司投资,一年利率8.5%,投资满五年还能免费出国旅游,免费入住高端敬老院”

  犯罪团伙编以提供养老、旅游服务等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并承诺远高于银行利率的高息,承诺还本付息,骗取被害人投资。

  4.二维码诈骗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成为XX网站会员,享5折优惠。

  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5.微信点赞诈骗

  ”点赞有奖!轻轻动一下手指,就有机会的大奖哦“

  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6.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您好,我是XX中级人民法院,我们查到您涉嫌洗钱,请……”

  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