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法律援助不走过场要质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3-0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成立22年来,已经帮助数百万群众解决了各式各样的法律难题,仅去年一年就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129.38万元。她,就是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

  多年来,中心不仅在办案数量上力争上游,更在办案质量上下足功夫。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撒上枝头,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综合业务科科长宋岚就踏上了走访志愿律所的征程。今天,他们将要走访的是北京中简律师事务所。

  几年来,为了保障办案质量,中心一直坚持开展走访工作,对各志愿律所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服务资质、服务能力进行调研、座谈。

  去年年底,为了充实办案力量,中心又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公开招募了一批律所进入服务机构大名单,为了帮助新加入的律所尽快掌握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今年,中心更是加大了走访力度,而这,已经是春节后综合科走访的第3家律所了。

图为宋岚走访北京中简律师事务所。

  时钟转到早晨9点,刚一上班,工作人员孔祥云的桌上就垒起了一堆厚厚的案卷材料。从2017年11月北京正式发文启动全覆盖工作至今,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已为800余起刑事案件指派了律师,为被告人进行辩护。

  让每个被告人在有律师辩护下接受审判,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北京已经成为常态。而每一份案卷材料,孔祥云都需要仔细查看,然后根据不同的案情和不同的受援人群体筛选符合条件的律所承办,并逐一做好登记,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

图为孔祥云正在查看案卷材料。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乔联正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一起由援助律师承办的涉及多人的刑事案件。而这,也是中心确保案件办理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通过案件旁听对律师工作进行监督,综合科工作人员通过旁听对律师庭前准备、庭上工作等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督促援助律师认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确保庭审不走过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案件办理质量入手监督律师工作。

  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早上9点不到,乔联就已经到达了法庭,直到中午12点庭审结束才匆匆赶回中心。

图为乔联正在整理案件旁听记录。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此时,工作人员高丽芳正和受援人郭先生通着电话,这是今天她拨通的第10位受援人的的电话。

  通过电话回访司法机关和受援人对援助律师工作进行监督,将司法机关和受援人对援助律师工作的评价纳入案件质量考核范围,是中心加强办案质量监管的另一个有效手段。

  虽然每天都能听到受援人的感谢,心里美滋滋的,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受援人将败诉的怒火发泄在工作人员身上的情况,遇到这类情形一方面要耐心地做好受援人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甄别法援律师是否真的存在服务不到位的情形,有时候光是一通电话就要用上一、两个钟头的时间。

图为高丽芳正在进行案件回访。

  而在她的对桌,工作人员姚宁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为志愿律所办理结案手续,是她每天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案卷审查合格的,按照补贴发放标准发放相应案件补贴,审查不合格的退回重新钉卷。

  别看只是一本小小的案卷,其中可有很大的门道,案件的办理质量以及援助律师的工作态度全都一目了然。为了督促各志愿律所在办案过程中加强律师监管,做好服务工作,近期,姚宁还专门录制了一套视频,将结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逐一梳理,方便律所提前做好对照检查。

图为姚宁正在办理结案。

  临近下班时间,陈淑君大姐,又抱着一摞厚厚的邮件找到了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根据司法部规范性文件要求,对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承办,对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承办,而在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大多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都能在受理当天完成指派,所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都能保证当天完成指派,为了能让律师尽早收到指派手续,快速开展援助工作,中心近来更是采用了邮寄方式送达律所,为援助律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案情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图为陈淑君正在邮寄指派手续。

  除了这些举措,近期,中心还制定了办案团队定期会商机制。综合科每月通过办案团队会商会将案件指派、结案、案例报送等工作中发现的志愿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后续通过电话交流、微信群通报、约谈等方式向服务团队通报问题,释明规定,保证法律援助办案团队有序高质量工作。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