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他有一双“善变”的眼睛

本站发表时间:[2019-11-29] 来源:北京监狱与戒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提起民警陈建超,人人都说他是延庆监狱监管战线上的一把好手。陈建超的性格沉稳持重,低调谦虚,一双眼睛总是笑眯眯的。
  但千万别小看这双眼睛,在他入职的第一年,这双“火眼金睛”就发现了服刑人员准备脱逃的蛛丝马迹,之后更是联合狱侦部门一举将该犯的脱逃计划及工具搜出,破获了一起密谋脱逃案件,陈建超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
  陈建超担任监区内勤的七年间,他兢兢业业,从没出过一次执法纰漏;做特警队督察时,他处事公正,得到同事们一致好评;任指挥中心调度员时,他恪尽职守,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现在重病残监区工作的他,业务专精,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双“善变”的眼睛——
  真心待人,他有流露关怀的“善目”

  今年2月,陈建超发现他所管班组内的张某变得越来越焦躁,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点就着”。他一边安抚张某的思想,一边思考其焦虑的原因。
  原来从年初以后,家属为服刑人员存钱的方式由之前的银行卡打款,统一变更为二维码转账。张某父母年迈,常年都无法接见,邮寄二维码的信件又迟迟没有回应。张犯已经近两个月没有收到钱,眼看身边其他服刑人员都订上了采买,心中不免焦躁。
  陈建超了解情况后,每天早上都要翻一翻监区当天的来信,同时号召组内服刑人员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张某入监已久,能提供的亲属联系方式有限。为尽快解决问题,陈建超在半个月内联系狱政科、财务科等部门,电话询问了张某父母,先后为张某的亲戚和朋友发送了四封带有二维码的信件。
  2月中旬,正值春节期间,陈建超终于联系上了张某邻村的舅舅,电话中一步步指导他完成注册,成功地为张某存上了钱。张某把陈警官的关心和帮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己也深受鼓舞。用他的话说:自己现在的服刑心态“积极了,也踏实了。”
  陈建超始终认为,只有真心相与,真诚相待,服刑人员才能为你打开心门。他目光里流露的,是打动服刑人员的关怀,是誓保监管安全的初心。
  堵不如疏,他有洞悉问题的“鹰眼”

  长期病残的服刑人员几乎都有心理问题。别看他们病重体残,但言行举止可都十分强硬,一言不合就吵起来的情况并不鲜见。堵不如疏,与其在封闭环境中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不如带他们出去舒展筋骨,只有身体慢慢好了,心理上才能跟着好转,才能真正接受管理和教育。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他带着服刑人员“走出监舍,感受阳光”。通过开展放风、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工作,病犯的“精神头”有所好转,改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他深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与身体问题关系密切,只有洞悉问题的根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改造,更好地将“康体、立德、修心”这一监管理念领会于心,付诸于行。
  一丝不苟,他有严谨细致的“明目”

  2018年7月,他因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被监区党支部推荐为监狱第一批党建联系人。
  陈建超在兼顾管班的同时,认真学习党建业务知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党章党规和“三会一课”相关规定,学习内容记满了厚厚一本学习笔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从“一点儿不懂”到熟练掌握的飞跃。
  陈建超先后多次被评为监狱月度优秀党建个人,其工作案例被多次宣传。
  从局级优秀班组到监狱级专家型民警,这样的荣誉陈建超还有很多,但他从不提及。他总是辛勤耕耘,踏实工作,默默为监管改造战线夯实一砖一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