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以往不同,疫情之下更显特殊。“凝聚你我力量”是今年的主题,不仅安心消费需要凝聚你我力量,疫情防控更需要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天观澜君借由一个典型案例告诉您遇到消费方面的法律问题如何维权……
案情摘要
近日,小刘在某购物网站购买了口罩,收到快递后,发现口罩非常薄,只有一层布料,与店家承诺的质量完全不符。经多方咨询比对后,他确定购买的口罩是假货,于是来到昌平区司法局史各庄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法律咨询。
案件分析
工作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后,为小刘从法律角度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案释法
疫情期间,消费者如买到假口罩,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维权:
01与商家协商和解
首先,可以通过与商家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例如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退货或进行赔偿,消费者可以获得口罩价款的三倍赔偿;若消费者能够证明假口罩给自己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还可要求经营者承担自身损失两倍以下的赔偿。因此,若经营者与消费者就退货和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消费者便可通过协商维护自身权益。
02申请消协调解
若消费者无法通过协商达成维权目的,便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申请调解。消费者应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然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居中调解。这样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充当调解者,能够达到消费者维权的目的。向消协投诉可以拨打12315投诉热线,或者微信关注“全国12315平台”填写投诉内容。
03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如果商家售卖假冒口罩行为严重,已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的方式,让经营者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且受到法律制裁,避免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的“价格举报”服务进行投诉举报。
0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三种途径,若没有解决纠纷,消费者可以保存好相关证据,比如在商店购买的,需保留购物小票或发票;网上交易可以对商品介绍页面、交易记录、与商家的协商聊天记录进行截屏保存;如与商家进行电话沟通协商,还可保留通话录音。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你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还可以向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律师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决方案,并协助起诉等事宜。
小刘听完工作人员的法律分析后,表示会先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协商不成再申请调解或者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此外,各区司法局也充分发挥职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足不出户 线上学维权
朝阳区司法局开展“凝聚你我力量”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普法活动。利用“朝阳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线上法律知识竞答活动。题目围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生活案例,通过有奖竞答,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累计参与人数9549人次。围绕消费者权益日主题,策划两期以案释法节目,引导消费者合理维权。
315普法小剧场
平谷区司法局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315普法小剧场》专题推送,带你看看生活中那些经常发生的侵权案例,学习维权知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案释法 网购维权
密云区司法局聚焦网购维权案例,详解当遇到网络购物中商品宣传与实物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如何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普法微动漫
延庆区司法局创新宣传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疫情防控法律宣传》版块,发布疫情防控法律知识。普法志愿者佩戴口罩,走进药店、超市、理发店等店铺,送上普法大礼包。同时,制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普法“微动漫”,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画面,聚焦疫情防控期间的消费者维权,积极倡导诚信经营、依法优化营商环境。